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162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1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代作家陈杰创作的长篇小说《大染坊》以陈寿亭艰难创业为主线,谱写了一曲民族工业的悠长挽歌。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清朝末年,父母早亡的乞丐陈六子被善良的周村通和染坊周掌柜收留,留在染坊做小伙计,并改名陈寿亭。十年后,由于陈寿亭经营得法,通和染坊渐渐挤垮了其他的染坊,成了周村最大的染坊。之后,陈寿亭同张店大户卢老爷共冋在青岛创办了大华染厂,留学德国学习染织归来的卢家长子卢家驹担任董事长,从此走上了工业印染之路。“五四”运动爆发后.陈寿亭拿出积压的窄幅布,让学生做成游行的横幅,既支持了爱国运动又为自己作了广告,大华染厂及飞虎牌染色布名震青岛,逐渐成为山东的第二大染厂。”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难民纷纷乘船到青島逃难.陈寿亭又收留了一大批逃难的东北染厂的职工并加以抚恤。期间,陈寿亭断然拒绝了与日本商人的合作,借着抵制日货运动以及与上海林氏印柒厂的合作,进一步发展成为青岛印染界的大亨。随着时局的艰难,陈寿亭改往济南发展。七七事变后,济南各界把韩复榘看成了救星,希望他能凭借黄河天险,挡住日本人。不料,韩复榘却弃城逃跑。陈寿亭对这个国家彻底失望,生日宴上吐血而亡。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单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单选题(共16题)

2.
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3.
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4.
下表为北宋都城夜市的记载。
种类
概况
固定型店铺
酒楼、茶肆、金银首饰店、药铺等,其中大部分属于个体私营
半固定型摊贩
装饰品、迷信品、日用杂货、各类小吃
流动型摊贩
各类饮食
 
由此可知,北宋
A.社会崇尚奢靡之风
B.商业管理制度较为混乱
C.专业化市场已出现
D.商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
5.
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
A.汉唐的坊市制度在宋代已被废除
B.宋朝统治者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商品经济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
D.商业发展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
6.
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在苏州,棉布业市镇有南翔镇、新泾镇、月浦镇、江湾镇等;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黄溪镇、濮院镇等,这说明当时
A.商业分工越来越细致
B.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
C.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7.
(题文)公元2—3世纪,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天花、鼠疫和麻疹疫乱。两个帝国遭受了疾病的蹂躏,人口数量急剧下降。这一事件
A.说明世界已经联成一个整体
B.表明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C.反映出中国与西方有所交流
D.导致两个帝国分崩离析
8.
秦汉时期,官营手工业实行“物勒工名(将器物制造者的名字刻在器物上)”制度,几乎涵盖了当时各个手工业部门。这实际上反映了
A.官营产品的盗卖严重B.官营产品难以保证质量
C.官营生产的管理严格D.国家注重垄断市场经营
9.
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10.
下图是1675年的一幅油画,园艺师正在向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敬献第一个在英格兰长出的菠萝。菠萝原产于南美洲,在当时的英格兰被称为“国王的水果”。该油画可以体现
A.新航路开辟促进洲际物种交流
B.南美洲已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C.工业革命促进农业技术的提高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完全形成
11.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12.
“1820年到1860年间,英国棉纺织品在世界其它地区的销售量持续上升。其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1760年的200万磅,增长到1850年的不下3.66亿磅!”导致“英国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主要因素是(  )
A.机器的发明和使用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交通运输工具革新D.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13.
有学者说,新航路的开辟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单边性贸易"模式:白银流向东方,商品流向西方。材料中“单边性贸易”模式反映的是
A.欧洲经济开始主导世界
B.亚洲传统经济仍有其忧势
C.西方殖民扩张步伐加快
D.东方日益沦为西方殖民地
14.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外国企业由于拥有巨额资本和强大的生产力,即使在偏僻的山村,其产品比中国对手也更畅销。……把传统纺织作为副业生产的农村妇女失去了工作,农民则连勉强糊口也日益艰难。”这一现象的影响是(  )
A.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B. 外国商品完全取代国货
C.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D.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强大
15.
1908年,芜湖商办明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吴兴周出任总经理,经清政府农工商部批准,注册了“黑白月亮”商标。该商标能够注册的最有利的条件是
A.“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思潮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甲午战争后自然经济瓦解的速度加快
16.
下表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
类别
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
1970年实际产量

1.45亿
1.15亿

3.9亿
3.35亿

2500万
1230万
蔬菜与瓜类
4700万
1300万
 
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17.

成立时间
名称
1955
国际茶叶委员会
1960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
可可生产者联盟
1970
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