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161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4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新经济政策成功地应付了数年战争留下的直接危机。到1926年时,工农业产量已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册》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项目
具体内容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下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加强对工业指导
通过《工业复兴法》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调整农业政策
成立农业调整署,鼓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社会福利改革
推行“以工代賑”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等。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实施对美国的主要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列宁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点。

2.单选题(共26题)

2.
1969年2月,戴高乐接见英国新任驻法大使索姆斯,表示希望看到英国和西欧其他国家发展经济合作关系,在政治上和防务上加强合作,认为西欧应该有自己的独立于北大西洋公约的防务。这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西欧政治上的联合进一步加强
C.英法共同规划欧共体的发展
D.欧共体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3.
16和17世纪,英国先后创建了非洲公司,东印度公司、土耳其公司等殖民垄断公司。这些公司在19世纪中后期先后解散。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这两类垄断组织都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B.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
C.只给广大亚非拉国家带来了灾难
D.是政府直接对经济干预的产物
4.
读图,1901~1999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者不同时段的国别分布,(注:图中每组柱状图顺序从左至右依次为: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从中可以看出
A.二战前后科学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
B.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处于主导地位
C.科技的创新与进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D.二十世纪以来科学中心集中在欧洲
5.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与从其内部独立的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以及苏俄实际占领的外高加索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签署苏联成立条约,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国历史至此正式进入苏联时代。从苏俄到苏联的变化体现了
A.疆域扩大
B.民族平等
C.政权巩固
D.经济恢复
6.
20世纪30年代初的苏联,许多地方提出了“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的口号。这主要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
A.成为工业化的基础
B.生产指标不切实际
C.具有浓厚的强制色彩
D.改变了苏联经济结构
7.
里根总统在1981年的就职典礼上说道:“美国政府应该让自由市场机制能够自动修正所面临的问题,而不是联邦政府管理经济的茁壮成长。”据此可知,里根的核心主张是
A.主张回归自由主义经济时代
B.对国家商业的发展撤销管制
C.降低财政赤字促进经济发展
D.减少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
8.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是美国第31任总统,历史学家指出,他可能是“运气最差”的一个美国总统,因为“大萧条”的根源基本与他无关。这里的“根源”是指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国家政治体制
C.权力相互制衡机制
D.国家行政职权
9.
《共产党宣言》称:“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这里强调的是
A.新航路开辟的作用
B.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资产阶级的掠夺本性
10.
1999年底,在美国西雅图召开世界贸易组织第三届部长会议期间,反全球化运动者掀起“西雅图风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世贸组织违背多数国家意愿
B.经济全球化的弊端不容忽视
C.在多数国家全球化弊大于利
D.反全球化运动成为时代主题
11.
罗斯福新政期间,有人绘制了如图漫画(罗斯福总统带着国会护士给山姆大叔看病)。表明罗斯福新政
A.挽救了美国的民主政体
B.保障了经济的良好运行
C.打破了三权分立体制
D.期间行政权有所扩大
12.
一战后,美国信用扩张支撑的生产和消费快速增长不是建立在经济实力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乐观情绪之上的。越是无生产经营能力和支付能力者,越是积极地寻求贷款和赊购。于是,造成坏账的大量积累,引发银行倒闭、企业破产。据此分析,经济运行
A.不应产生对前景较为乐观的估计
B.应辟免超前消费现象的出现
C.应力求生产与有能力消费的协调
D.应尽力缩小银行贷款的额度
13.
18世纪英国的商业,一些历史学家使用了诸如“商业革命”“一场真正的商业爆炸”等字眼,国内商业以较大的幅度增长,而海外商业活动增幅更大,国际贸易在英国当时的商业发展领域里遥遥领先。导致英国商业爆炸的主要因素是
A.注重资本原始积累
B.位于大西洋沿岸地理位置优越
C.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D.殖民扩张和殖民霸主地位确立
14.
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地位逐步确立。1925年苏联开始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通过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这表明苏联
A.斯大林模式已形成
B.工业发展资金得到解决
C.新经济政策被废除
D.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15.
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大约在200万至300万之间,图书流通增长将近50%,小说是最大的受益者,西部小说和轻松杂志的读者都在逐渐增加。这一现象
A.表明美国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B.体现了新政中公共开支的大幅增加
C.反映了广大民众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D.说明后现代主义文学得到民众认同
16.
1933年,美国国会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授权政府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建设和资源保护,该法案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公共事业水平以稳定社会秩序
B.拉动国内就业以恢复社会经济
C.扩大政府支出以平息公众不满情绪
D.加强资源保护以合理配置资源
17.
《圣经》中“马太福音”第25章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们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用这几句话来概括社会分化的现象,并命名为“马太效应”。从市场经济角度看,要将“马太效应”对和谐社会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小限度,需要
A.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B.国家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C.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D.提高经营和消费的道德水平
18.
1956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普遍实行按月预支现金和年终结算的劳动报酬制度,不少集体农庄还试行有保障的货币工资制度。这些做法
A.促进了苏联农业的迅速发展
B.改变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局面
C.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使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19.
1919年初,苏俄政府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该规定
A.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
B.有助于前线军事斗争胜利
C.激发了工农的生产积极性
D.引起工农内部之间的猜疑
20.
某一时期,英国认为商业的发展只有两种可能的途径:一是国家对英国商人提供支持;二是国家对外国商人加以抑制。第二种途径的具体表现是
A.打败“无敌舰队”
B.颁布《航海条例》
C.鼓励殖民掠夺
D.进行黑奴贸易
21.
据记载,1896年德国电气工业有股份制公司3942个,股份资本19500万马克,而到1900年股份制公司减为34个,股份资本却增加到43600万马克。材料现象
A.说明德国出现了严重经济危机
B.适应了大工业生产发展需要
C.反映了德国电气工业走向衰落
D.加速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
22.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小说《老实人》(1759年初版)中有一幅插图。图中一名男子神情疲惫地躺倒在树从中,一手还握着劳动的工具:两名法国人威风凛凛地站在他的面前,一手执杖;该男子对法国人说:“我受的折磨是你们吃糖的代价。“这幅插图表现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君主专制统治等级森严
B.工业革命后阶级矛盾尖锐
C.奴隶贸易罪恶深重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3.
在第二次西航时(1493年9月),哥伦布率领的由17艘船所组成的舰队,所“装载的主要是人(总共2000名,有教士、军人、工匠、农夫)和农业用品(农具、种子、牲畜),它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这表明,哥伦布这次远航的主要目的是
A.开辟世界市场
B.进行殖民征服
C.扩大资本积累
D.密切世界联系
24.
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重要的洲际贸易,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促进了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B.客观上推动了非洲经济发展
C.为欧洲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D.为西欧的资本输出提供市场
25.
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垄断集团发展成为巨型跨国公司,为适应垄断集团对外扩张的要求,各国政府则运用政权的力量组织1901~1999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者不同时段的国别分布规模大、耗资大、利润低而风险大的尖端科研项目。材料表明垄断
A.强化了世界范围内的竞争
B.威胁了中小型企业的生存
C.扭转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
D.推动政府对经济开始干预
26.
西班牙人在1513年抱怨:“今天一磅羊肉的价格在过去能买一整头羊;一磅蜡或油的价格顶得上过去的12磅。”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后果是
A.商业中心发生转移
B.商品种类急剧增长
C.资产阶级获益匪浅
D.各国联系日益紧密
27.
有研究发现,工业革命前英国劳动力价格远高于大部分欧陆国家,同时拥有取之不尽的煤炭资源,这样就有了足够的市场动力来发展新技术。后来美国的崛起也是如出一辙:工价高、资源丰富便宜,使用机器有利可图。由此可以看出
A.工资水平高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优势
B.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技术的发明
C.资本的优化配置推动了工业革命
D.资源丰富成为使用机器的关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