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因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
材料二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转折……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南宋初年,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真切地反映了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的面貌。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实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的具体表现。
材料一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因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
材料二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转折……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南宋初年,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真切地反映了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的面貌。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实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的具体表现。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所以别内外而防淫欲,意至深也。今乃上海地方妇女……途间或遇相识之人,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目贻不禁……此风日甚一日,莫能禁止。
恋爱自由。恋爱是“男女结婚的中心要素”,“必定先有恋爱,方可结为夫妇,必定彼此永久恋爱,方可为永久的夫妇”。婚姻自主、离婚自由……“自由结婚与自由离婚并行齐进”、再嫁自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社会发生新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 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所以别内外而防淫欲,意至深也。今乃上海地方妇女……途间或遇相识之人,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目贻不禁……此风日甚一日,莫能禁止。
——摘自《申报》(1872年6月4日)
材料二 五四时人们认为,婚姻自由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恋爱自由。恋爱是“男女结婚的中心要素”,“必定先有恋爱,方可结为夫妇,必定彼此永久恋爱,方可为永久的夫妇”。婚姻自主、离婚自由……“自由结婚与自由离婚并行齐进”、再嫁自由。
——摘编自陈文联《论五四时期探求“婚姻自由”的社会思潮》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社会发生新变化的原因。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这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图一和图二分别代表的国际性组织,并说明它们与哪一组织共同构成战后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在国际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材料一

材料二 这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图一和图二分别代表的国际性组织,并说明它们与哪一组织共同构成战后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在国际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单选题- (共24题)
5.
二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实现称霸世界的目标,推行了1947年“杜鲁门主义”、1948年“马歇尔计划”和组建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意味着美国从政治、经济、军事上三管齐下,对苏联实行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包围。这种不诉诸于武力对抗社会主义苏联的策略被称为
A.冷战 |
B.热战 |
C.星球大战 |
D.贸易战 |
6.
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运转。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A.信息化 |
B.全球化 |
C.多样化 |
D.工业化 |
7.
北京1921年成立了电车公司,但运营却困难重重。京师总商会认为:“若势必兴办电车,定需拆毁民房,直接蒙害者既巨,利不敌害,益少损多,名为便民,实则害民。”这一现象表明
A.电车在整个中国难以推广 |
B.新式交通工具安全性很低 |
C.近代交通发展的艰难曲折 |
D.商会关注民众的切身利益 |
9.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弊端无处遁形,罗斯福新政采用新的经济模式扭转了经济危机,这种新的经济模式是
A.自由资本主义模式 |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
C.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
D.重商主义经济模式 |
13.
“16世纪以后,我们能够在许多遥远的地区发现欧洲文化,并且西欧语言和基督教的形式被其他居民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这一现象始于
A.工业革命后 |
B.“光荣革命”后 |
C.新航路开辟后 |
D.早期殖民扩张后 |
14.
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的“短暂春天”,涌现出了大生纱厂、福新面粉公司等一批民族企业。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领域主要是在
A.重工业 |
B.交通业 |
C.轻工业 |
D.医疗教育 |
15.
在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民间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19世纪70年代,在沿海地区出现的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属于
A.近代民族企业 |
B.近代外资企业 |
C.近代军用企业 |
D.传统手工工场 |
16.
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是1969年5月《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后颁布的,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一变化反映出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
C.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
D.由封闭保守转向对外开放 |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罕见的持续性高速增长,经济增幅明显,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不断下降,这种经济现象被人们称为“新经济”。“新经济”出现的主要动力是
A.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
B.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 |
C.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不断发展 |
D.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开始兴起 |
18.
“它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中共八大 |
B.中共七大 |
C.十一届三中全会 |
D.七届二中全会 |
19.
每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风尚都是不同的,以下社会风尚属于新中国初期的的
①长袍马褂与西装混搭
②列宁装的流行
③争看港、台电视连续剧
④传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等歌曲
①长袍马褂与西装混搭
②列宁装的流行
③争看港、台电视连续剧
④传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等歌曲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0.
二战后,苏联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农业改革,如赫鲁晓夫改革时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苏共领导人的这些改革
A.彻底改变了农业落后面貌 |
B.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
C.都把农业作为改革的重点 |
D.试图改变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
21.
南宋末元初,黄道婆借鉴我国传统的丝织技术并汲取黎族人织“崖州被”的经验,织成的被、褥、带、毛巾等上面有折枝、团风、棋局、字样等花纹,栩栩如生,一时“乌泥泾被”蜚声全国。有元诗写道:“崖州布被五色缫,组雾紃云粲花草。片帆鲸海得风口,千轴乌泾夺天造。”这体现了当时
A.棉纺织业的发展 |
B.陶瓷业的兴起 |
C.丝织业的繁荣 |
D.冶炼业的进步 |
23.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种按照美国制定的原则,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这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A.便于美国为全球提供经济技术援助 |
B.利于制度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 |
C.消除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
D.利于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 |
24.
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下列选项符合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是
A.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
B.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
C.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内地 |
D.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经济特区一内地 |
25.
鸦片战争后,随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出现一些新的经济模式,对中国原有的经济形态造成了强烈冲击,但是近代中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
A.商品经济 |
B.家庭手工业 |
C.自然经济 |
D.外资经济 |
26.
魏孝文帝下均田诏:“富强者并兼山泽……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课农桑,兴富民之本。”这反映了均田制
A.利于抑制土地兼以缓和阶级矛盾 |
B.把地主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耕种 |
C.从根本上维护了农民的经济利益 |
D.不利于封建国家赋税收入的增加 |
27.
下表是美籍华裔学者章长基估计的1928~1942年中国15种主要工业品的增长速度统计表(单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 | 增长率 |
1928~1936年 | 8.4% |
1937~1942年 | 6.7% |
A.国共内战的影响 |
B.抗日战争的影响 |
C.经济危机的冲击 |
D.解放战争的影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