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材料一 《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
(3)材料三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产生什么作用?
2.
随着《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大国崛起问题一时成为社会议论的热门话题。
(2)在第二阶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时期全球化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当今世界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材料: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做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创了近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节选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1)在第一阶段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创了近代全球化主要得益于什么?(2)在第二阶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时期全球化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当今世界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大陆发现,世界开始变得越来越小。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显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现如今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二“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进行的征服和掠夺,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殖民时代》
材料三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
——《水晶宫及其经验》
材料四有人描述20世妃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1)材料一中说“世界开始变得越来越小”得益于什么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1851年英国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英国为工业革的开展做了哪些准备?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市场是怎么形成的?
材料一 “随着新大陆发现,世界开始变得越来越小。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显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现如今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二“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进行的征服和掠夺,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殖民时代》
材料三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
——《水晶宫及其经验》
材料四有人描述20世妃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1)材料一中说“世界开始变得越来越小”得益于什么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1851年英国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英国为工业革的开展做了哪些准备?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市场是怎么形成的?
2.单选题- (共25题)
5.
下面的表格是中国与美国、印度的工业生产比较,为解决表格中的问题,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中国与美国、印度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人均)
中国与美国、印度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人均)
| 中国 (1952年产量) | 美国 (1950 年产量) | 印度 (1950 年产量) |
钢产量 | 2.37千克 | 538.3千克 | 4千克 |
发电量 | 2.76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A.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
B.完成了土地改革 |
C.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
D.实施了“一五”计划 |
6.
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


A.中共十四大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 |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
C.沿海港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
9.
西班牙本土的物价,在16世纪初期到17世纪初期之间上涨了2—3倍;意大利的小麦等价格在1520—1599年提高了2.3倍;到16世纪末,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材料所述现象直接导致了( )
A.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
B.西方奴隶贸易更加猖獗 |
C.亚洲白银外流现象严重 |
D.欧洲生产关系出现变动,封建制度逐渐解体 |
10.
随着一股股黄金热的到来,英国殖民者考虑建立海外殖民地,并在殖民地上生产在国内无法生产的东西。英国的这一历史活动事实上( )
A.以掠夺黄金作为其根本目的 |
B.加快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
C.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 |
D.经济贸易取代了殖民战争 |
11.
宋子文以低于市场价格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这说明( )
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侵蚀 |
B.官僚资本实力雄厚,领导了民族工业 |
C.官僚资本与民族工业合资经营,互利双赢 |
D.民族工业依靠官僚资本以谋求发展 |
13.
明清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地区纺织业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出现的标志是( )
A.出现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
B.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
C.产品面向市场 |
D.洋务运动兴起 |
14.
下列关于铁器牛耕的使用与推广表述正确的是( )
①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②促进了私田的开垦,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③加速了旧贵族的分化没落 ④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①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②促进了私田的开垦,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③加速了旧贵族的分化没落 ④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15.
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这反映的实质是 ( )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
C.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D.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
16.
小农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长期存在阻碍了中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关于小农经济说法错误的是( )
A.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 |
B.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等特点 |
C.铁器牛耕是其存在条件之一 |
D.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
17.
鸦片战争后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这则材料反映出:(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
B.松、太的棉纺织水平下降 |
C.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D.中国手工棉纺织价格下降 |
18.
1895年7月19日,清廷发布上谕:“图自强而弭祸患……以恤商惠工为本源。”其结果是( )
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
C.抵制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 |
D.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
19.
下列是促进民族工业短暂春天阶段的原因包括( )
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②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③南京临时政府提出鼓励实业法令 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
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②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③南京临时政府提出鼓励实业法令 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21.
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了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
A.“光荣革命”的成功 |
B.“日不落”帝国建立 |
C.君主立宪制完善 |
D.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
23.
据《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记载,威尼斯人从亚历山大港(位于地中海东部,埃及的重要港口)输出的胡椒等香料平均年贸易量1496年为1 200吨,1506年则锐减至300多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葡萄牙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 |
B.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商业危机 |
C.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中心 |
D.中国茶叶取代了胡椒等香料的地位 |
24.
关于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英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1478年一1535年)在其著作《乌托邦》中说:“羊是温顺的动物,在英国这个奇异的国度里,羊能吃人。”而马克思则认为:“英国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了。”莫尔和马克思的观点取决于
A.两人生活的时代背景 | B.评价历史事件的角度不同 |
C.各自不同的阶级立场, | D.个人的知识水平和主观认识 |
2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
26.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
3.选择题- (共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5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