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历史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指出: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3个世界性大国,即17世纪的荷兰、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的美国。17世纪是荷兰的世纪,它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其贸易范围包括西北欧、亚洲和“新大陆”,因此被称为“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凭借雄厚的资本和以政府为后盾,垄断了东方的香料贸易。商贸的发展带动银行信贷业的发展。1611年,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阿姆斯特丹成为当时的国际金融中心。
(1)材料空白处应填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荷兰崛起的原因。

从16世纪开始,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取得绝对制海权。到19世纪初,英国的殖民地达到43个,奠定了“日不落”帝国的基础。这些殖民地有的是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有的能确保海外贸易航线的畅通,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辐射到各殖民地的商业贸易圈,“贸易优先于统治”成为“日不落”帝国的统治原则。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近代英国殖民扩张的特点。
20世纪4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正是美国与英国较量的结果。当时美国凭借二战后的超强国力,助其“怀特计划”战胜了英国的“凯恩斯计划”,美元也取代英镑成为霸权货币,对美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3)美国通过哪两个机构建立起美元霸权?美元霸权的建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材料空白处应填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荷兰崛起的原因。

从16世纪开始,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取得绝对制海权。到19世纪初,英国的殖民地达到43个,奠定了“日不落”帝国的基础。这些殖民地有的是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有的能确保海外贸易航线的畅通,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辐射到各殖民地的商业贸易圈,“贸易优先于统治”成为“日不落”帝国的统治原则。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近代英国殖民扩张的特点。
20世纪4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正是美国与英国较量的结果。当时美国凭借二战后的超强国力,助其“怀特计划”战胜了英国的“凯恩斯计划”,美元也取代英镑成为霸权货币,对美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3)美国通过哪两个机构建立起美元霸权?美元霸权的建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0世纪以来,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影响,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当世界上其他国家,至少就自由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经济陷入一片停滞之时,唯独苏联……最保守的估计,从1929年开始,一直到1940年,苏联工业产量便增加了3倍。1938年时,苏联总生产量在全球所占的比例,已从1929年的5%跃升为18%。同一时期,美英法三国的比例,却由全球总额的59%跌落为52%。更令人惊奇的是,苏联境内毫无失业现象。于是不分意识形态,众人开始以苏联为师。
(1)结合材料,指出20世纪30年代苏联与美英法三国经济的不同发展趋势。“以苏联为师”主要是指什么?
罗斯福新政被当时的评论斥责为是“由莫斯科之手”签署的“带有苏联印章的红色新政”,是要以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的模样改造美国。
(2)依据材料,概括时评对于罗斯福新政所持的观点。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结合所学,为邓小平的观点提供一个史实依据。在此谈话精神影响下,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何新变化?
(1)结合材料,指出20世纪30年代苏联与美英法三国经济的不同发展趋势。“以苏联为师”主要是指什么?
罗斯福新政被当时的评论斥责为是“由莫斯科之手”签署的“带有苏联印章的红色新政”,是要以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的模样改造美国。
(2)依据材料,概括时评对于罗斯福新政所持的观点。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结合所学,为邓小平的观点提供一个史实依据。在此谈话精神影响下,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何新变化?
3.
某班同学开展了“颐和园史迹寻踪”的历史考察活动,围绕其耕织图景区和皇家电话专线展,分组进行了资料的搜集和问题的研讨。
第一组:寻找《耕织图》中的历史信息

南宋楼璹绘制了反映当时南方农桑生产全过程的《耕织图》,元、明、清皆以此为范本。
雍正《耕织图》是雍正登基以前以康熙年间刻版印制的《耕织图》为蓝本,由清宫廷画师精心绘制而成,耕图织图各23幅,每幅画上都有雍正的亲笔题诗。
乾隆《棉花图》共16幅,每图附有文字说明,系统介绍了从棉花种植到制成棉布的过程。乾隆特为每幅图题诗一首,后以木版、石刻、烧制瓷书等方式颁行天下。
(1)图1中的农具是产生于隋唐时期的 ,图2则可追溯到元朝 对棉纺织技术的改进和推广。结合材料,谈一谈你对《耕织图》历史价值的认识。
第二组:探究“昆明湖水操学堂”的功过得失
1886年,在耕织图景区的旧址上兴建了昆明湖水操内外学堂。内学堂主要学习西法测算、天文、驾驶等航海技术课程,外学堂则主要进行行船、布阵及施放枪炮等方面的基础学习与训练。学生的来源是清一色的满族八旗子弟。学堂的设置为慈禧挪用海军军费重修颐和园提供了正大光明的借口。学堂耗费巨资购买了十几艘大小船只,其主要作用就是打着“训练”的名号,为慈禧在昆明湖游玩时执行“御船”拖带和保驾护航的任务。
(2)同学们都认为该学堂可用于研究19世纪60至90年代的重要历史事件 ,但对其如何评价有不同观点。请你结合所学将下表填写完整。
第三组:梳理“皇家电话专线”的发展脉络
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电话进入了中国,最初只是简易传声器。20世纪初,外国人开始在北京设置电话。1903年,清政府架设了通往颐和园和各兵营的电话线,这是北京最早的自办专用电话。1904年,北京第一个面向社会的电话局开业,用户主要是各国驻华使馆及部分衙署,总计不满百家。1905年,北京电话总局成立,此后还开通了到上海、武汉等地的长途电话。1908年,自颐和园到中南海的电话专线开通,供慈禧和光绪使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皇家御用电话专线。到1911年,北京的电话已达3000门,使用范围包括政府机构、官宦府邸、银行、医院、学校、工厂、报馆、店铺等。
(3)依据材料,概括晚清北京地区电话的发展变化。
第一组:寻找《耕织图》中的历史信息

南宋楼璹绘制了反映当时南方农桑生产全过程的《耕织图》,元、明、清皆以此为范本。
雍正《耕织图》是雍正登基以前以康熙年间刻版印制的《耕织图》为蓝本,由清宫廷画师精心绘制而成,耕图织图各23幅,每幅画上都有雍正的亲笔题诗。
乾隆《棉花图》共16幅,每图附有文字说明,系统介绍了从棉花种植到制成棉布的过程。乾隆特为每幅图题诗一首,后以木版、石刻、烧制瓷书等方式颁行天下。
(1)图1中的农具是产生于隋唐时期的 ,图2则可追溯到元朝 对棉纺织技术的改进和推广。结合材料,谈一谈你对《耕织图》历史价值的认识。
第二组:探究“昆明湖水操学堂”的功过得失
1886年,在耕织图景区的旧址上兴建了昆明湖水操内外学堂。内学堂主要学习西法测算、天文、驾驶等航海技术课程,外学堂则主要进行行船、布阵及施放枪炮等方面的基础学习与训练。学生的来源是清一色的满族八旗子弟。学堂的设置为慈禧挪用海军军费重修颐和园提供了正大光明的借口。学堂耗费巨资购买了十几艘大小船只,其主要作用就是打着“训练”的名号,为慈禧在昆明湖游玩时执行“御船”拖带和保驾护航的任务。
(2)同学们都认为该学堂可用于研究19世纪60至90年代的重要历史事件 ,但对其如何评价有不同观点。请你结合所学将下表填写完整。
评价 | 提取信息 | 得出结论 |
正面 | 学堂教授测算、天文、驾驶等技术课程,还有行船、布阵及施放枪炮等军事方面的基础学习与训练 | |
负面 | | 清政府意图以先进的军事科技维护落后的封建统治,所以看上去出发点良好的水操学堂在实际运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
第三组:梳理“皇家电话专线”的发展脉络
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电话进入了中国,最初只是简易传声器。20世纪初,外国人开始在北京设置电话。1903年,清政府架设了通往颐和园和各兵营的电话线,这是北京最早的自办专用电话。1904年,北京第一个面向社会的电话局开业,用户主要是各国驻华使馆及部分衙署,总计不满百家。1905年,北京电话总局成立,此后还开通了到上海、武汉等地的长途电话。1908年,自颐和园到中南海的电话专线开通,供慈禧和光绪使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皇家御用电话专线。到1911年,北京的电话已达3000门,使用范围包括政府机构、官宦府邸、银行、医院、学校、工厂、报馆、店铺等。
(3)依据材料,概括晚清北京地区电话的发展变化。
2.论述题- (共1题)
4.
史料·史实·史论材料一 自李顺①作乱,遂罢铸(钱)。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奸弊百出,狱讼滋多。乃诏知益州张咏与转运使黄观同议,于嘉、邛二州铸景德大铁钱……民甚便之。
(1)阅读史料,比较二者对于交子记载的不同之处。
“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大事年表
(2)某同学为写作小论文《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制作了如上的大事年表。请运用上表中的相关史实,帮助他编写论文提纲。要求:论点简洁清晰;史实对应论点且不重复运用;每个分论点至少选择2个论据。
《全球化的历史考察》一书提出了两个基本观点:①关于全球化的启动: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为全球化提供了历史的“动力”,并确定了它的“原点”,这个“原点”就是14、15世纪资本主义的发源地——西欧。这里,“原点”既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作为“时间”概念,它是全球化进程的起点;作为“空间”概念,它是全球化扩散的中心。②关于全球化的进程: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全球化的探险时代(1500—1750年)全球化的殖民时代(1750—1870年)全球化的帝国时代(1870—1945年)以及全球化的网络时代(1945年以来)。
(3)请你任选其中一个观点,结合所学进行论述。要求: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真宗时,张咏镇②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③之法……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交子务,以榷④其出入,私造者禁之。仁宗从其议。——《宋史·食货志》
注:①李顺:北宋农民起义领袖;②镇:驻守;③质剂:买卖的契据;④榷:专营。(1)阅读史料,比较二者对于交子记载的不同之处。
“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大事年表
序号 | 年份 | 史实 |
① | 1765年 | 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汽机 |
② | 1797年 | 埃里惠特尼将标准化零件引入制造业 |
③ | 1829年 | 乔治史蒂芬孙的机车火箭号达到时速45公里 |
④ | 1832年 | 比尔改革把选举权扩大到下议院 |
⑤ | 1833年 | 工厂法案限制纺织厂雇用妇女和儿童 |
⑥ | 1848年 | 马克思与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
⑦ | 1856年 | 贝塞麦酸性转炉炼钢法问世 |
⑧ | 1861年 | 沙皇亚历山大签署废除农奴制的“二一九法令” |
⑨ | 1871年 |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
⑩ | 1875年 | 法国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 |
⑪ | 1891年 | 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活动电影放映机 |
⑫ | 1913年 | 亨利福特首创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 |
(2)某同学为写作小论文《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制作了如上的大事年表。请运用上表中的相关史实,帮助他编写论文提纲。要求:论点简洁清晰;史实对应论点且不重复运用;每个分论点至少选择2个论据。
《全球化的历史考察》一书提出了两个基本观点:①关于全球化的启动: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为全球化提供了历史的“动力”,并确定了它的“原点”,这个“原点”就是14、15世纪资本主义的发源地——西欧。这里,“原点”既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作为“时间”概念,它是全球化进程的起点;作为“空间”概念,它是全球化扩散的中心。②关于全球化的进程: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全球化的探险时代(1500—1750年)全球化的殖民时代(1750—1870年)全球化的帝国时代(1870—1945年)以及全球化的网络时代(1945年以来)。
(3)请你任选其中一个观点,结合所学进行论述。要求: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单选题- (共36题)
5.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人说:“今天的欧洲,人们出行的时候都感到非常方便,无需繁琐的出入境手续,不需要漫长的等待过关……”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欧共体成立 |
B.欧盟成立 |
C.欧元诞生 |
D.苏联解体 |
12.
国博的展览“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借助文物分八个单元展现了世界历史。下列单元题目中,最适合1500-1800年的是
A.权力与哲学 |
B.仪式与信仰 |
C.相遇与连结 |
D.变革与调整 |
13.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据此可以推论
A.西班牙从此崛起并成为殖民强国 |
B.新航路促进欧美之间的商品流通 |
C.殖民活动冲击了美洲的饮食传统 |
D.胡椒生产是美洲的唯一经济支柱 |
20.
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应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①注重农时
②精耕细作
③自给自足
④男耕女织
①注重农时
②精耕细作
③自给自足
④男耕女织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23.
《悲惨世界》是由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你不可能看到
A.人们乘坐火车外出旅行 |
B.主人公凭借创办工厂当上市长 |
C.许多新兴工业城市崛起 |
D.有钱人乘坐飞机在巴黎上空俯瞰美景 |
26.
以下表格为1740—1861年英国铁产量统计,铁产量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是
时间 | 1740年 | 1788年 | 1791年 | 1861年 |
铁产量 | 1,735吨 | 6,830吨 | 125,079吨 | 3,800,000吨 |
A.君主立宪制确立 |
B.占领了广阔的殖民地 |
C.工业革命的进行 |
D.成为了世界贸易中心 |
30.
分析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原因和结果搭配正确的是
A.宋朝打破了坊市的界限→政府放弃商业监管 |
B.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垄断组织开始出现 |
D.赫鲁晓夫进行经济改革→斯大林模式被废止 |
33.
鸦片战争以后,福州官员奏称: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这一现象说明了( )
A.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B.中国传统经济形态的抵抗 |
C.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诞生 |
D.创办洋务企业已初见成效 |
34.
下图呈现了民国初年纺织业的发展情况。这与以下哪一因素密切相关


A.洋务派大力投资和兴办新式企业 |
B.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了办厂限制 |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40.
下图是1978﹣1985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统计。与其变化相关的因素是


A.工人、农民纷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 |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 |
C.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
4.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3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7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