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材料一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萘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 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苗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
——(南宋)华岳《田家·其三》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2)据材料二,归纳当时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4)“18世纪的康乾盛世……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从经济史的角度简单说明理由。
材料一 1933年3月9日,罗斯福签署《银行紧急法令》,授权总统以整顿破产银行之大权,由政府提供35亿美元贷款,帮助大银行复业。同时,又公布《存款保险法》,由政府保障存款,以恢复存户对银行的信心。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从1934年初期,美国颁行了一系列关于白银政策的法令,6月通过了购银法案:美国政府在世界市场上高价大量收购白银……1933年中国白银出口为1400万元,但1934年1月至7月单从上海出口的白银便迭5000万元……——摘编自[美]杨格《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年中国财政经济状况》
材料三 新货币的最大特点是以法币代替了银元……对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有力的推动。……仅上海一地,1935年至1937年,新设的机器厂就达387家,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数……1935年12月和1936年1月,连续出现贸易出超,这是中国几十年所没有的。——摘编自刘大钧《国民所得》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白银政策对中国金融的影响。结合所学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的应对措施。
(3)指出材料三中“新货币”的使用对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 1950—1953年中国粮食需求量和粮食产量统计表(均以1950年为基数100)
| 1950年 | 1951年 | 19502年 | 1953年 |
粮食需求量 | 100 | 147 | 228 | 350 |
粮食产量 | 100 | 117 | 128 | 154 |
——摘编自《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回顾》
材料二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头条
材料三 1950—1990年中苏粮食产量走势图

——[美]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材料一突显出当时中国在粮食方面的什么问题?此后,中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实现的最深刻变革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头条与当时的哪一运动有关?这一运动造成了什么后果?
(3)据材料三,指出B段中、苏两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总趋势。这一时段苏联粮食产量所呈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单选题- (共20题)
A.政治生活影响深刻 | B.舒适体闲意识强烈 |
C.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 D.审美情趣高度一致 |
A.融合中西 | B.保存完整 | C.实用性强 | D.体现传统 |
A. 井田制的实行
B. 工商食官局面的打破
C.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 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时间 | 1500年 | 1600年 | 1675年 |
人口数 | 15000 | 54000 | 206000 |
A.《航海条例》颁行 |
B.工业革命广泛开展 |
C.北美殖民地开拓 |
D.海外贸易快速扩展 |

A.揭开了新航路开辟的序幕 |
B.确立了西班牙海上霸主地位 |
C.划定了西葡两国的殖民范围 |
D.规避了殖民扩张和殖民争夺 |
A. 再现了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的环境变迁
B. 揭露了蒸汽时代英国众多的社会问题
C. 反映了汽车泛滥造成伦敦严重的雾霾
D. 暴露了电气时代英国尖锐的社会矛盾

A. “洋务运动卅年”
B. “早期工人阶级生存状况”
C. “实业救国热潮”
D. “近代首批民族企业产生”
A.《马关条约》的签订 |
B.民族工业的繁荣 |
C.抗日战争的爆发 |
D.国共内战的开始 |
A.缺少充足的资金 |
B.国内市场狭小 |
C.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
D.技术力量薄弱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