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蓬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132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4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0年以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基本固定生活在彼此隔离的地区。……1500年以后,西班牙人是果园爱好者,除了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外,还带来了种类繁多的水果。作为回报,美洲印第安人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此外还有木薯、番茄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利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工业原料的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后人类经济活动的突出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交通工具有哪些?对世界市场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强的原因。21世纪中国积极加入紧急全球化,最突出的事例是什么?

2.单选题(共5题)

2.
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在新中国成立至1981年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中国与世界逐步从隔绝走向联系
B.中美之间意识形态差异日益消失
C.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
D.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
3.
二战后,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在国际事务中,日本采取低姿态,依赖美国保护
B.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C.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D.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
4.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对经济的干预或减少干预的根本出发点
A.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
B.缓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C.扩大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
D.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5.
有人这样评价罗斯福的“以工代赈”:联邦政府的大笔资金,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此材料旨在说明“以工代赈”
A.用于解决就业问题
B.可以保护民众自尊
C.利于解决产销矛盾
D.受资本家大力支持
6.
1988年。英国撒切尔政府开始通过公房出售的方式改革原有的公房使用制度。并缩减社会住房开支。随后在1988年开始了把社会住房转让给住房协会的改革。其主要目的是
A.全面放弃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B.消除贫困现象促进社会平
C.尽力争取议会中工党的支持
D.增强英国经济复苏发展活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