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模块综合测评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1286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10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罗斯福的中国大国地位观集中体现了他的国际关系理念——集体安全的思想,……与威尔逊国际联盟不同的是,罗斯福倡导的联合国是以“警察委员会”作为支柱,他设想把世界划分为几个地区,每个地区都有一个或几个大国维持秩序,这些大国在本地区具有特殊的权利和责任。……罗斯福认为,美、苏、英、中四个国家可以担当大国的角色,……中国在亚洲,尤其在远东地区发挥作用,而有关全球性的和平和安全问题,四大国将共同协商解决,这就是罗斯福的“四警”制思想。

——摘编自赵志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中国观》

材料二 依照罗斯福的对华军事思想,中国军事力量的强大不仅是战时的需要,也是维持战后亚洲和平与安全的需要。由于中国在对日作战中的重要性,在美国的援助下,中国将不仅为反日本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而且也将因此崛起为一个军事强国,成为美国在远东的军事屏障。

——摘编自赵志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中国观》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罗斯福在“集体安全”上的主张及其实现的途径。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说明罗斯福扶植中国“大国地位”的表现。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是著名的反战活动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即发出致德国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公开信,呼吁反战,遭到拒绝。从1914年到1918年,他连续发表文章,谴责交战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呼吁立即结束这张自相残杀的战争,但不为人民理解,甚至在自己的祖国也被指责为卖国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发表《精神独立宣言》,总结大战的教训,呼吁知识界保持精神独立,以防战争再次爆发。
在二三十年代,他发起组织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不久当选为名誉主席。在世界反战大会上,他被选为大会主席,并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反对指向苏联的一切威胁,保卫苏联。后被提名为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名誉主席。
——据杨晓明《欣悦的灵魂:罗曼・罗兰》
(1)根据材料,概括与一战时相比,罗曼・罗兰二三十年代反战活动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曼・罗兰反战活动变化的原因。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强调牺牲、勇气、斗志的价值,社会各个阶层的对立一时间被忘却,在国家统一的象征之下,所有的市民相互合作,这些事情都被美化了。
——入江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西方一位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1920年3月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比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
——《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对派的遭遇和对犹太同胞的种族隔离现实。对他们来说,德国在重新前进,而这是最重要的。由于建立了战争工业,又进行了修筑高速公路等大工程,失业现象很快就消失了。国家号召所有的德国人都买一辆“大众”牌轿车。巧妙的宣传使人人感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欧洲史》
(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2)国联盟约的主要成果有哪些?它的成立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国联在美国的命运说明了美国政治的哪些特征?
(3)分析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原因。一句话概括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严重后果。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美国这次参战是“被迫”的,但并不等于说它是毫无准备的,更不能说它没有自己的战略考虑,仅仅是为了帮助民主国家而已。……在英美首脑发表的《大西洋宪章》中,虽然罗斯福用“普遍安全体制”代替了丘吉尔提出的“有效的国际组织”,但仍然令人想起当年威尔逊提出的“国联”。
——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柯克帕特里克和舒尔茨对于第三世界的麻烦制造者们使用武力的观点,正符合里根所持有的信念,即美国肩负着在地球上扩展民主的使命。对这种使命的信念可以追溯到17世纪,并且在20世纪已经有了一位为之奋斗的先驱伍德罗·威尔逊。因此,里根把握住了美国信仰中一支深刻的脉络。在1985年的“里根主义”演说中,他清楚阐释了自己的政策,他宣布:“我们的使命是培育和捍卫自由与民主。”对此,美国人必须支持那些“在每一个大陆上,从阿富汗到尼加拉瓜的人们来反抗苏联支持的侵略行为,使他们也拥有我们从生下来就享有的那些权利……对自由战士的支持就是自卫。”
——沃尔特·拉费伯尔《美国、俄国和冷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对待战争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美国的国际战略。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在20世纪为此所做的努力。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于2014年2月15日举行了第47届悼念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祭礼。总商会希望借这个悼念仪式让新加坡年轻一代牢记日本占据时期的悲惨日子,同时让人民了解自由与和平的可贵,以及全面防卫的重要性。这项活动也是“全面防卫日”的重点项目之一。
材料二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志。强调牢记历史,维护正义与和平。敦促日本领导人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切实正视和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以诚实态度和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受害国人民和国际社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加坡、中国确立“公祭日”(“全面防卫日”)的共同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确立的“公祭日”与新加坡的“全面防卫日”的本质区别。中国的这一举措有何现实意义?

2.单选题(共14题)

6.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C.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
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7.
某学者对美苏冷战的历史有浓厚的兴趣。你建议他阅读的书籍是(  )
①《四月提纲》 ②《杜鲁门回忆录》 ③《战争与和平》 ④《马歇尔传记》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8.
(题文)下图是一幅标题为《最新型美国汽车》的政治漫画。它讽刺的是
A.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对欧洲国家提供贷款
B.二战后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C.二战中,美国对苏联提供援助
D.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美国牢牢主宰着世界经济霸权
9.
不列颠之战时,在大火冲天的伦敦,英国人表现出非常幽默的一面。一家被炸得七零八落的餐馆的门上,“照常营业”的招牌依然在诱惑着顾客。英国妇女们响应丘吉尔的号召,积极参加各行各业的劳动。这说明了(  )
A.英国人唯利是图
B.部分英国人没有爱国心
C.英国人士气高涨
D.英国人对战争置若罔闻
10.
一位政治人物曾经表示:“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他们在非洲沙漠通行无阻,或者就能安静下来。”这种说法主要是针对(  )
A.一战时,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B.巴黎和会上意大利提出领土扩张要求
C.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D.二战前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
11.
下列能说明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的有(  )
①帝国主义列强参加大战的目的 ②大战之前形成的三对基本矛盾 ③大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④参加大战的国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12.
自从2004年3月马德里发生恐怖爆炸事件导致西班牙和一些拉美国家从伊撤军后,伊武装分子扩大对外国驻伊人员进行绑架的规模,以人质要挟外国撤军。据统计,今年4月以来,伊境内已先后发生了涉及20个国家的80多名外国人遭绑架事件。此外,日本、菲律宾政府等国也因欲出兵伊拉克而受到基地组织的警告。上述材料表明
A.和平与发展已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B.恐怖主义已成为影响地区和世界安全形势的一个新的不稳定因素
C.恐怖活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霸权主义行为
D.恐怖活动主要是针对干涉内政行为实施的
13.
和国际联盟一样,《非战公约》也未能制止二战的爆发,但后来却成为审判法西斯战犯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因为其
A.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
B.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规定了明确的责任
C.涉及了世人瞩目的裁军问题
D.制定了实施公约的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
14.
下列名词承载着惨酷的历史意蕴,是法西斯势力所犯下的反人类罪的黑色象征
①“奥斯威辛集中营”②“南京大屠杀”③“731细菌部队”④“格尔尼卡大屠杀”
其中属于“日本制造”的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③
15.
下列两张历史照片共同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A.伸张正义B.助纣为虐
C.强权政治D.维护和平
16.
与德国法西斯相比,日本法西斯的突出特点是(  )
A.军部是法西斯势力的核心
B.法西斯以政党的形式出现
C.不断制造恐怖事件
D.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17.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派兵参战主要是因为
A.美军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东北地区
B.向世界表明新中国敢于迎战强大的美国
C.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密切相关
D.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从不也永不害怕侵略
18.
张伯伦在右面这场演说中说:“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英国首相府)来。”他演说中所谓的“两次光荣的和平”与下列哪两个条约有关(  )
A.《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
B.《凡尔赛和约》《慕尼黑协定》
C.《四国条约》《慕尼黑协定》
D.《反共产国际协定》《慕尼黑协定》
19.
2009年5月25日,朝鲜宣布进行了第二次地下核试验,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制裁朝鲜的决议。联合国安理会谴责朝鲜主要是因为其核试验(  )
A.不利于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和解
B.不利于东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C.对中国和俄罗斯构成了直接威胁
D.侵犯了美国在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的利益

3.选择题(共1题)

20.

选择适当的词填空:

A. see  B. friends  C. from  D. name  E. welcome

Nice to{#blank#}1{#/blank#}you again.

We have two new{#blank#}2{#/blank#}today!

I'm{#blank#}3{#/blank#}Canada.

{#blank#}4{#/blank#}back.

My {#blank#}5{#/blank#} is Tom.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