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八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125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9/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近代以来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观察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19世纪后期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结合所学,说明英国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地位。
(2)2001年,中国正式加人世贸组织,各国纷纷加人世贸组织部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什么趋势?对于这一趋势,有的国家表示欢迎,有的国家表示反对。你同意哪种观点,请列举出至少两条理由。
2.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经济“调整(或退却)”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被立即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这一政策允许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我们必须退却,而要诚实地面对我们国家今天所遇到的形势。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三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权宜政策”是指什么?“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为“后退一步”苏俄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认为“必须退却”的原因是什么?这种“行动”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历史事件?这一行动开创了哪种经济模式?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怎样的调整?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三国经济模式的“调整(或退却)”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单选题(共18题)

3.
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
A.以联合因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
4.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下列不.符合其生产特征的是
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产品大多非常精美,畅销海内外,极受青睐
C.产品质量较高,技术精湛,但传承封闭,往往失传,难以推广
D.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5.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闭关政策
B.重农抑商
C.土地兼并
D.贫富分化
6.
明太祖时,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清雍正帝更是强调“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这说明当时统治者实行
A.闭关锁国政策
B.商品专卖制度
C.重农抑商政策
D.土地兼并政策
7.
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价降低了2/3左右。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
B.小麦、棉花产量的提高
C.工业革命带来运输业的发达
D.受英国经济危机的影响
8.
1879~1901年,美国工业部门的托拉斯发展到三百多个,一共兼并了五千多家企业。而在德国,盛行的是另一种形式——卡特尔,它是由参加卡特尔的各个独立的企业签订协定组成。这些企业形式的出现
A.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
C.结束了整个社会生产的无计划性
D.标志着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模式的出现
9.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是
A.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B.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C.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D.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10.
泉州港和阿姆斯特丹港都曾是著名的国际贸易港口,泉州港在元代与一百多个国家建立贸易往来,达至极盛,明清后则走向衰落,阿姆斯特丹则仍是欧洲第四大港口。这两个港口在明清时期命运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造船、航海技术的差异
B.手工业发展水平的不同
C.社会制度及其经济形态的差异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水平
11.
16世纪最后几十年,对一名西班牙人来说,似乎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而1500—1600年,小麦在英格兰价格上涨了425%,在法国涨了650%,在波兰则是400%。这种现象导致
A.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B.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
C.封建地主的财富急剧增加
D.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
12.
下图是某文科生学习地理时用到的一幅地图,是位于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下列人物最早到达该图涉及地点的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3.
据估计,400年间,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500万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的黑人,约为此数的5倍,整个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中,60%是运往美洲而损失和牺牲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劳动力短缺
B.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野蛮特征
C.非洲人具有体力劳动的先天优势
D.黑奴贸易使洲际人口失去了平衡
14.
《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写道“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材料中的“海上第一强国”是指
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
15.
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工人的处境最糟: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区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A. 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
B. 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C.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D. 引发环境和社会问题
16.
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支持这一议奏的目的是
A.模仿西方国家实现“工业立国”
B.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
C.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
D.取消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
17.
有同学收集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素材,其中涉及“张謇”“短暂的春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军管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内容。他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A.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C.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D.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8.
从1937年8月到11月,上海一地共迁出民营工厂148家、机器设备12400多吨、工人2100多名。中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将这一时期中国工矿企业的大举内迁形象地比喻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这说明
A.工业不平衡格局根本改变
B.官僚资本干预经济发展
C.战争影响了民族工业布局
D.近代民族工业大量倒闭
19.
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下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材料
(1)1869年发昌机器厂建立
(2)1873年轮船招商局成立
(3)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4)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红色的摇篮
D.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20.
“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这篇评论最有可能发表在
A.1905年《民报》
B.1915年《青年杂志》
C.1922年《申报》
D.1946年《解放日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