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中国的重大外交举措与世界局势的变化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注:指新中国在外交上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材料二中俄关系成熟而稳定,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20年前,中俄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5年前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是发展中俄关系的重要内涵。……中俄关系打破了西方对大国关系的传统认识,是让西方人开眼的21世纪大国关系。
材料一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注:指新中国在外交上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概述该原则提出与完善的过程?材料二中俄关系成熟而稳定,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20年前,中俄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5年前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是发展中俄关系的重要内涵。……中俄关系打破了西方对大国关系的传统认识,是让西方人开眼的21世纪大国关系。
——摘自2016年6月28日人民网文章《普京“旋风式”访华观察:中俄联合声明18次提“支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俄关系的特点并作简要评价。
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许多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三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看,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
材料四“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有异中共同发展……使人类更加和睦。”
——摘自***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外交政策的原则”主要指的是什么?在这一总的外交原则指导下,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崭露头角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请列举史实证明。
(2)材料二中尼克松称中国为“海盗式国家”。这种称呼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在这一特定的背景下,新中国采取的相应外交方针是什么?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是什么?70年代,新中国外交取得哪些成就?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在其指导下取得哪些外交成就?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三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看,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
材料四“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有异中共同发展……使人类更加和睦。”
——摘自***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外交政策的原则”主要指的是什么?在这一总的外交原则指导下,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崭露头角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请列举史实证明。
(2)材料二中尼克松称中国为“海盗式国家”。这种称呼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在这一特定的背景下,新中国采取的相应外交方针是什么?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是什么?70年代,新中国外交取得哪些成就?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在其指导下取得哪些外交成就?
2.单选题- (共15题)
3.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我国把外交立足点转向两个中间地带:亚非拉美是第一个,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我国外交发生这一转向的原因是
A.亚非拉美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 |
B.西欧和日本开始挑战美国地位 |
C.国际力量出现分化,中苏关系恶化 |
D.苏联经济改革成功,美日欧形成鼎足 |
4.
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其意在说明
A.“一边倒”外交政策已经过时 |
B.中国奉行积极务实的外交原则 |
C.外交即将迎来宽松的外部环境 |
D.外交工作已经产生重要影响 |
5.
“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据此,这一言论最有可能发生在
A.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 |
B.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上 |
C.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 |
D.1971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
6.
1952中苏条约补充协定规定:无论是在苏联的中亚共和国和远东地区的领土上,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满洲和新疆境内,都不给外国人提供租让权,并不允许有第三国的资本或这些国家的公民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经营活动。规定表明
A.两国相互维护领土主权完整 |
B.两国关系具有结盟的性质 |
C.两国关系以平等互利为原则 |
D.两国致力于加强经济合作 |
7.
1954年1月9日周恩来指出:“从朝鲜问题看到亚洲方面一些迫切的国际问题……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必须由各有关大国举行协商来加以审查和解决的阶段……中国认为,由即将在柏林召开的四国外长会议,导向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五大国会议,来促进迫切的国际问题的解决,将会有利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及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全。”这说明中国
A.放弃“一边倒”外交政策 |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倡导“求同存异”的方针 |
D.主张协商解决国际问题 |
8.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时,会场一片沸腾。此项决议的内容是()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
C.承认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 |
D.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
9.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这一规定
A.标志着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B.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
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
D.加快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
10.
1947年3月,***向有关外事人员谈起外交问题时说:“中国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等我们进城后,将不承认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它的对外关系。”材料描述的是新中国的哪一外交方针
A.“另起炉灶” |
B.“一边倒” |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D.不结盟 |
11.
在谈及中法建交问题是,时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说,两国建交“只是如实地承认世界而已……目前还在观望的某些政府,迟早会觉得应该仿效法国”。据此可知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进入到新阶段 |
B.欧洲一体化进程需要中国助力 |
C.建交是冷战格局下中法的理性选择 |
D.中国的大国地位已被普遍认可 |
12.
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材料该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济建设为中心 |
D.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 |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表现在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③在APEC等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 )
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③在APEC等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4.
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
A.“一边倒”政策 | B.“另起炉灶” |
C.多边外交政策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6.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边倒”,到20世纪60年代的“两个拳头出击”,再到70年代的“一条线,一大片”,直到80年代的“全方位”,中国的外交战略大体上十年一变。但在变化中始终坚持不变的是( )
A.广泛结盟军事外交 |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C.专注欧美大国外交 | D.对抗美苏反霸外交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