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2009年11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发表讲话时说,“……我们应继续本着平等互利、注重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推动中非经贸关系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和更高水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化集》第3集
材料三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
回答:
(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
(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
材料一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化集》第3集
材料三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
回答:
(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
(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彻底结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
请回答:(1)新中国初期,中国政府奉行怎样外交方针?(2分)
(2)1953年周恩来提出的、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什么?(2分)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6分)
请回答:(1)新中国初期,中国政府奉行怎样外交方针?(2分)
(2)1953年周恩来提出的、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什么?(2分)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6分)
2.单选题- (共20题)
3.
1949年6月,***说,如果任何外国政府同蒋介石脱离关系并停止对他的援助,新的共产党政权便准备同它建立外交关系,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
A.逐步打破美国孤立和封锁 |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对西方国家仍持开放态度 |
D.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
5.
万隆会议是继日内瓦会议之后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又一座丰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国风范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新中国的外交风格大放异彩,中国代表团在促进友好谅解的决议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中国能发挥巨大作用主要是提出了
A.一边倒的原则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不结盟的原则 |
D.“求同存异”的方针 |
6.
下列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中,50年代的版本反映的外交政策是
1949年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 |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 |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地有效” |
A.“另起炉灶” |
B.“一边倒” |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D.不结盟 |
7.
隋淑英教授撰文指出:我们在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问题上大大限制了选择的范围……在实践中却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区别对待。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很少主动地去做一些必要的争取工作。在第一次建交高潮后一直到1954年10月,无一建树。据此,作者认为
A.我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
B.新中国“一边倒”的政策限制了对外交往 |
C.西方国家迫切希望与中国建交 |
D.新中国未能全面贯彻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8.
“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以上是对两次国际会议的评价,通过这两次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
9.
2015年12月16日,美国政府宣布向台出售约18.3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对此,中方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并决定采取必要措施,中方认为美方严重违背了
A.独立自主原则 |
B.公平竞争原则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分权与制衡原则 |
10.
“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一主张能够于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写入《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并被亚非国家广泛接受,主要得益于中国提出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
B.“另起炉灶”的方针 |
C.“一边倒”的方针 |
D.“求同存异”的方针 |
11.
在20世纪50年代的某次国际会议上,各国代表服饰各异。“一样是穆斯林,土耳其人的帽子是红的,印度尼西亚人的帽子是黑的,埃及人的帽子是白边红心的。一样是穿着高领的制服,扣子少而比较短的是中国人,扣子多而长到膝盖的是印度人”。中国代表在这一会议上
A.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促成了印度支那和平协议的签署 |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
D.提供了“安全先行”的合作模式 |
12.
“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句话的含义被***形象地概括为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B.“另起炉灶” |
C.“一边倒” |
D.“和平共处” |
13.
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 “三个世界”理论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不结盟原则
D. 国家主权理论
A. “三个世界”理论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不结盟原则
D. 国家主权理论
14.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 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 ”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
A.“一边倒”的方针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求同存异 |
D.不结盟政策 |
15.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影响深远,他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已成为中国政治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它运用于国际关系领域。下列史实符合这种思想的有
①《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②《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③“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①《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②《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③“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②④ | D.①③④ |
16.
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
B.放弃“一边倒”政策 |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
19.
1955年在一次国际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 |
C.“求同存异”的方针 |
D.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 |
20.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这是1955年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讲话的内容?
A.日内瓦会议 |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
C.万隆会议 | D.上海亚太经济合作会议 |
21.
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叫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 | B.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 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