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第七单元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1228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0

1.简答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采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材料二如图所示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中国某一问题的支持票数示意图

材料三从某种角度看,***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美】罗斯?特里尔《***传》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的外交与近代中国的外交相比有何重大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支持票数不断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出现哪些重大突破?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2.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5年4月,万隆会议召开。中国政府派出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会议。会议期间,美国派特务到万隆活动,企图操纵会议。与会国之间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产生了矛盾和分歧,对中国抱有敌意……周恩来表现出了杰出的外交智慧,他呼叶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合作。会议取得了阅满成功。
材料二《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主要内容包括:(一)重申了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再次强调,中关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
(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待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及成就。

(1)材料一中,针对与会国之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因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3.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二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
——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
材料二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关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材料三2001年6月15日,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提出:“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对华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做出的的外交选择.
(2)材料二说明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建国初期相比,在新世纪中国的外交政策、中苏(俄)合作内容等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单选题(共17题)

4.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不结盟
C.独立自主D.另起炉灶”
5.
1955年,万隆会议后,有外电评论说“周恩来是万隆会议的灵魂人物和真正主角”。这主要表现在周恩来
A.提出了“求同存异”主张
B.消除了与会各国疑虑和分歧
C.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避免了会议偏离正确的轨道
6.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
A.倡导求同存异
B.开展全方位外交
C.反对美苏争霸
D.重组大国关系
7.
1961年9月,《不结盟国家的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他们的互相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据此,中国应采取的外交政策是
A.奉行结盟苏联的“一边倒”的政策
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加入不结盟运动,反对帝国主义
8.
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工作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之一是如何处理近代以来列强在中国获得的侵略特权。对此,新中国采取的方针政策是
A.不结盟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
9.
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即狮身人面像)、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这次会议
A.实践了不结盟运动的政策
B.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C.改变了联合国的力量对比
D.力图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10.
中苏建交一个月后,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就兄弟国家来说,我们是联合的,战略是一致的,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该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一大片”
C.独立自主
D.“另起炉灶”
1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定海神针”。靠这根“神针”,我们成功地处理了和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等方方面面的关系。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它于中苏建交时首次提出
②它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③它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交往
④它在国际上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 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 ”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
A.“一边倒”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不结盟政策
13.
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14.
美国记者鲍大可描述周恩来:“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该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大
D.雅尔塔会议
15.
新中国成立后,“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成普通侨民看待,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这体现的外交原则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一边倒”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另起炉灶”
16.
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当前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这表明新中国
A. 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 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
C. 外交工作迎来宽松的环境
D. 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上取得重大的影响
17.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这一论断
A.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C.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D.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
18.
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挖苦道:这个传说中的周恩来是何许人也?不久,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成功的促进了有色人种的团结,并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外交局面。材料中所说的“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外交局面”的会议是指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会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9.
1950年,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布:“废除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之兵营。”这主要体现出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
解放战争期间,英国驻华外交官表示:“无论我们在阻止共产主义之流在中国推进方面显得多么无能,我们都不能放弃保护英国利益的斗争。如果碰巧有机会能促进英国的贸易,我们当然不能因为担心‘赤化’我们的双手而不去把握这一机会”。这体现了英国在国际关系中
A.坚持意识形态高于一切的原则B.采取反对共产主义的顽固态度
C.遵循国家利益至上的外交政策D.追随美国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

4.选择题(共1题)

21.如图,已知: AOB=COD=90 ,OC平分 AOBBOD=3DOE ,试求 COE 的度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