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1题)
1.
在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罗斯福新政一度消失。如:1956年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侧重讲述经济危机,至于罗斯福政府如何想办法应对危机,并无任何文字表述。这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前
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 |
B.计划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
C.工作的重点不足发展经济 |
D.较封闭导致世界史研究落后 |
2.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这表明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①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②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之间的矛盾
③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④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①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②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之间的矛盾
③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④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3.
1958年***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时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大跃进导致了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B.对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人们有不同的态度 |
C.经济领域出现了严重的右倾错误 |
D.***认为在工业战线搞群众运动是不对的 |
4.
下面材料节选自顾准1959年的日记,反映了当时11月4日,民工队来买菜的人说,村里的红薯已经吃光了,这应该是真的。刘引芝的父亲死了。肿病——劳动过度,营养不良。缝纫室张的哥嫂几乎同时死亡,也是肿病。1959年旱灾,1960年春夏,该会有多少人死亡呢?劳动队真是天堂。徐云周的孩子在这里吃了晚早两顿稀饭,欢喜得不得了。
A.对“人民公社化”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
B.“大跃进”取得了重大进展 |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
D.自然灾害是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
5.
1962年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支持实行包产到户等多种农业生产责任制。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增强小农经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
B.克服“大跃进”运动的弊端 |
C.克服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弊端 |
D.克服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 |
6.
1958年2月,为“加强田间管理”、保障“粮食放卫星”,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麻雀因“偷盗国家粮食”而在“灭四害”运动中被确定为“四害”之一加以捕杀。当时这一举措
A.保障了全国各地粮食丰产 |
B.是运动式经济建设的写照 |
C.改善了人民公社生活环境 |
D.是伪科学大行其道的表现 |
7.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
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C.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
D.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8.
“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这是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流行的口号。该史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说明
A.“一五”计划的超前完成 |
B.“大跃进”的“浮夸风” |
C.“文革”的严重错误 |
D.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
9.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从1961年起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的对象是
A.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 |
B.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
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
D.国民经济各部门失调的比例关系 |
10.
胡绳说:“我们根本否定义化大革命,但那十年问,也有不属于文革的成就。科技方面的成就,外交方面的成就,这些都是大家看得到的。”对此准确的理解是( )
A.要一分为二地区别看待文革的错误和成就 |
B.科技、外交方面的成就与文革时的政治生活无关 |
C.文革并没有冲击到科技、外交领域 |
D.这些成就是抵制“左”倾错误的结果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