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展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1191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4/8

1.判断题(共4题)

1.
中共八大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其确定的路线未得到贯彻执行。
2.
导致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因此它提高了农的生产积极性。
4.
(题文)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到相当程度的产物,与所有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无关。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二下表反映的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
 
1953~1957
1958~1962
1963~1965
流入重工业
的资金(%)
38.7
54.9
48
流入农业的
资金(%)
7.6
11.4
18.4
流入其他部
门的资金(%)
53.7
33.7
33.6
 
材料三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巿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

——《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与前一个阶段相比,1958~1962年和1963~1965年我国资金在重工业和农业领域流动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6.
劳动力的发展状况是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厂主不得使用未满15岁之童工和女工从事午后9时到午前5时之工作,工厂主不得使用童工和女工从事危险工作和妨害卫生工作之职责。每周休息一日,工资照付;做工者付双薪。男女同工同酬。
——1926年12月湖北政务会议颁布的《湖北临时工厂条例》
(1)据所学知识,指出促成材料一所述现象出现的相关因素。
材料二1950年到1957年,我国城镇人口从5756万增加到9949万,其中,机械增加(由于人口迁入和迁出引发的数量变化)人口为2545万,占总增长量的60.8%。1957~1960年间,非农业职工增加2500万人,其中1950万来自农村。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并指出其成因。
材料三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指出,2012年城镇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人员比例为81.7%,相比之于1978年的0.2%大幅提高。股份制经济单位、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单位、私营个体经济就业人员均有大量增加。其间,国务院修订公布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制定颁发了《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保障部公布了《工伤认定办法》、《最低工资规定》等一系列部门规章。1991年底,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劳动部门共开办职业介绍所9674所,基本上覆盖了省、地(市)、县(区),并向乡镇延伸。
(3)材料三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劳动就业有什么特点?这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哪些成就?

3.单选题(共18题)

7.
在21世纪的今天,很多美国人发现,自己家里的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均来自中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①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②经济全球化
③中国改革开放
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指出:1952年至1956年4年间,北京大学的科研项目有100项,1956年到1957年有400项。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科研成果就达到了3406项,其中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的有119项,属于国内首创的有981项。这表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技领域出现了“大跃进”
C.“双百”方针推动了科技发展
D.科技工作者具有非凡创造力
9.
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0.
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下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①1869年发昌机器厂建立
②1873年轮船招商局成立
③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
④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
11.
为了吸取苏联经济建设中的教训,***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可见“教训”是
A.生产过剩,市场狭小
B.忽视民主与法制
C.重视积累,忽视消费
D.片面发展重工业
12.
1970年12月,***会见美国客人斯诺时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形。”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第二个“30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正是走了S形。这一时期“走弯路”的突出表现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13.
(题文)中国历史上“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规划……适当地配备了骨干力量,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从而有计划地全面地推进这场运动”。“这场运动”是指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
图5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D.中苏关系的变化
15.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和“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6.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断变革或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下列各项措施中既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又有利于解放生产力、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的是

①农民在包产到户
②广大农民踊跃户中分得土地报名加入合作社
③人民公社成员在田间劳动
④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住宅
A.①②③
B.③④
C.②
D.②③
17.
2013年中国市场利润最高的行业依次是房地产、眼镜、化妆品、婴幼儿用品等,社会上相当多的游资涌入这些行业,表面上资金的流向是自发的,但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这说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
A.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8.
下表展示了1978年及1992年非国有工业和商业的增长情况。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年份
非国有工业占工业总产值
非国有工业占商业总产值
1978
20%
10%
1992
52%
70%
 
A.社会主义改造
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中国加入WTO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
“如今的计委(国家计划委员会)大院(位于北京城西三里河)已有几分落寞,冬天感觉更是如此,在灰色的天空和枯萎的树枝映衬下,苏式老楼越发显得破败,很多窗户已没了玻璃,用塑料编织袋勉强堵上。”(据北京晚报2013年3月2日)计委大院的落寞,是由于
A.中苏关系恶化B.经济计划手段彻底退出舞台
C.中美关系正常化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20.
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是前30年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的人口流动,后30年多是相对自由的流动。这从侧面反映了
A.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丧失B.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
C.城乡差别的消失D.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
21.
1980年8月,原温州市革命委员会转发了市工商局《关于对个体工商户进行全面整顿、登记、发证工作的报告》的通知,1844位个体户统一领到了营业执照,成为温州乃至全国第一批具有合法身份的个体户。这说明
A.温州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C.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D.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占主体地位
22.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全国代表会议。会议召开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的依据应该是(    )
A.会议阐明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B.这次会议上形成了中共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C.会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
D.会议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的重大贡献
23.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C.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24.
2013年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换届后,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了与他们有关发表于上世纪90年代的著作及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
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
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4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