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1.
1946-1948年间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美国所占份额平均分别为27%和51%;1950-1951年期间,中美贸易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中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也处于瘫痪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因素是
A.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 |
B.马歇尔计划的实行 |
C.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
D.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2.
1977年,中国经济出现快速恢复。据此1978年2月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通过了前一年指定的十年发展规划,要求到1985年达到钢产量6000万吨的目标,即增长到252%,而钢产量实际到1985年增长到1977年产量的197%。材料表明
A.改革开放增强了经济建设的信心 |
B.传统经济建设观念仍影响中央决策 |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
D.全国人大重新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
3.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汇反映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下表为不同版本收录的部分新词汇。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年代及版次 | 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
1978年第1版 | 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 |
1996年第3版 | 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 |
2012年第6版 | 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
A.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主体 |
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历程 |
D.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
4.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5.
1985-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种情况说明( )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 |
B.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
C.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 |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 |
6.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就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人类思想文明角度思考,上述四位政治家有共同之处,表明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没有优劣之分 |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
C.历史发展主要是由历史巨人推动 |
D.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