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教育改革是明治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深刻影响了日本社会近代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学制》改变了德川时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转而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关于奖励学业的告谕》,宣扬学问是立身之本,并批判了以往教育的误区:“认为学问系士人以上之事,至于农工商以及妇女则置之度外,不知学问为何物”。大力提倡教育机会均等,“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2)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育改革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材料一: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学制》改变了德川时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转而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关于奖励学业的告谕》,宣扬学问是立身之本,并批判了以往教育的误区:“认为学问系士人以上之事,至于农工商以及妇女则置之度外,不知学问为何物”。大力提倡教育机会均等,“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据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编著《新编日本通史》
材料二: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乎此。……一旦缓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者不独为朕忠良臣民,又足以显彰尔祖先之遗风矣。——《教育敕语》(明治二十三年十月三十日)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教育改革在内容和对象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有利于这些变化的政治、教育改革措施。(2)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育改革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世纪时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来到日本,同日本发展贸易。17世纪初荷兰和英国也同日本建立了贸易联系,同时,天主教也传入日本,信徒一度达到十几万之众。德川幕府感到自己的统治受到威胁,在17世纪30年代连续五次颁布了锁国令,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活动。
材料二

在日本港口的西方商船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德川幕府在日本实行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对日本造成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16世纪时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来到日本,同日本发展贸易。17世纪初荷兰和英国也同日本建立了贸易联系,同时,天主教也传入日本,信徒一度达到十几万之众。德川幕府感到自己的统治受到威胁,在17世纪30年代连续五次颁布了锁国令,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活动。
材料二

在日本港口的西方商船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德川幕府在日本实行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对日本造成了什么影响?
3.
“富强”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施政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2)王安石“信用贷款的办法”有哪些?
(3)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未完全做到“不加税而国用饶”。请你说明理由。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饶”,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借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变法使秦国“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的认识。(2)王安石“信用贷款的办法”有哪些?
(3)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未完全做到“不加税而国用饶”。请你说明理由。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
(1)材料一中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民族间相互影响的融合的现象,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 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
(1)材料一中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民族间相互影响的融合的现象,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5.
《洛迦诺公约》草签后,欧洲一片欢腾,白里安说:“和平终于到来了。”斯特莱斯曼称,公约将成为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奥·张伯伦则誉之为“战争和和平年代的分水岭”和“欧洲历史的转折点”,他们三人先后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请回答:
(1)你认为他们三人的言论是否正确?他们三人犯了什么共同的错误?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怎样正确认识《洛迦诺公约》的影响?
请回答:
(1)你认为他们三人的言论是否正确?他们三人犯了什么共同的错误?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怎样正确认识《洛迦诺公约》的影响?
2.单选题- (共27题)
6.
2008年6月以来,联合国安理会多次通过决议,授权有关国家加强合作,进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2008年12月,经联合国授权和应索马里政府的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任务。这表明
①安理会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发挥着决定作用
②中国支持联合国按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③各国的根本利益因打击海盗而趋于一致
④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中承担了应尽的责任
①安理会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发挥着决定作用
②中国支持联合国按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③各国的根本利益因打击海盗而趋于一致
④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中承担了应尽的责任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8.
“决定一切宗教的辩论,审查一切会议的教令、古代作者的意见、世人的教训和私人的灵感,并下最后断言的至上裁判者,除在圣经中说话的圣灵以外,别无其他。”这说明西欧宗教改革者认为人们唯一的神圣权威是( )
A.上帝 | B.教会 |
C.《圣经》 | D.教皇 |
9.
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
B.加尔文宗教改革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
C.加尔文代表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
D.加尔文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
10.
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
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
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
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
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
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
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1.
一位史学家说:“北魏孝文帝强制授给露田……这对农民是一种剥削的手段……”这主要是因为( )
A.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 |
B.授田农民要承担徭役杂税 |
C.孝文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
D.授田的实质是强迫农民开荒纳税 |
15.
奥利维尔∙克里斯汀说:“法国的宗教改革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这时,对福音的向往、路德教的影响、激进派的诱惑等都交错在一起。”与之相关的正确史实是
A.法国由镇压胡格诺派最终转为宗教宽容 |
B.法国因笃信上帝在新旧教之间摇摆不定 |
C.法王因尊重教皇权威而不愿改革天主教 |
D.胡格诺战争后新教在法国占据主导地位 |
16.
下图是俄国杰出的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赫尔岑。1853年他在伦敦建立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在那里出版《北极星》和《警钟》期刊。当时他主张


A.进行平缓的改革 |
B.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取份地 |
C.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
D.继续完善农奴制度 |
17.
21世纪中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多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这段材料说的是( )
A.农田水利法 | B.募役法 |
C.市易法 | D.青苗法 |
19.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商鞅( )
①维护农民阶级利益 ②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③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④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①维护农民阶级利益 ②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③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④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20.
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正式宣告成立。它
①是战后世界人民对战争反思的成果之一
②是巴黎和会的重要成果之一
③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④对促进国际间的合作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①是战后世界人民对战争反思的成果之一
②是巴黎和会的重要成果之一
③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④对促进国际间的合作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21.
下列有关“一战”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②对外以商品输出为主 ③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②对外以商品输出为主 ③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A.①②③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②③ |
23.
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 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
24.
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共同点的是( )
A.大国凭借实力建立的国际关系格局 |
B.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 |
C.惩治了法西斯战犯 |
D.确立了新的世界殖民体系 |
26.
以色列总理拉宾曾经说:“我们今天用响亮而又清楚的声音对你们说:血和泪已经流够了,够了!我们无意报仇,我们对你们不怀怨恨……今天,我们正给和平一个机会。”这一讲话说明( )
A.巴以之间的矛盾已根本解决 |
B.中东和平进程开始正式启动 |
C.所有以色列人渴望中东和平 |
D.拉宾赞同和平解决中东问题 |
27.
观察右图中的传单,传单上一个日本士兵被困在一个孤岛上,无助地向四周张望。画中的文字是:“日本的飞机和军舰都到哪里去了。”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该传单的散发者最有可能是美军 |
B.散发该传单是为了瓦解日军士气和精神 |
C.该传单应印刷于中途岛海战之后 |
D.该传单预示着日军将逐步处于不利地位 |
28.
对一战战后初期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状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九国公约》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 B.美国对华持“门户开放”政策 |
C.英日同盟的主要目的是共同对付俄国 | D.美英在抵制日本扩张的态度上截然相反 |
31.
“我们今天用响亮的声音对你们说:血和泪已经流够了,够了!我们无意报仇,我们对你们不怀怨恨。今天,我们正给和平一个机会……”已故以色列总理拉宾的这段讲话。
A.说明巴以之间的矛盾根本解决 |
B.正式启动了中东和平进程 |
C.表达了所有以色列人的愿望 |
D.表明他接受政治解决中东问题 |
32.
在“十月战争”中,由于西方大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尤其是美国情报的帮助,形势向着有利于以色列方面发展。为此阿拉伯人作出的反应是( )
A.团结起来继续以武力对抗以色列 |
B.向联合国发出援助请求 |
C.向以色列妥协 |
D.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进行石油禁运 |
3.选择题- (共9题)
34.2013年6月20日,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里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授课中的一个实验展示了失重状态下液滴的表面张力引起的效应。在视频中可观察到漂浮的液滴处于相互垂直的两个椭球之间不断变化的周期性“脉动”中。假设液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液滴的上述“脉动”可视为液滴形状的周期性微小变化(振动),如图所示。已知液滴振动的频率表达式为
,其中k为一个无单位的比例系数,r为液滴半径,ρ为液体密度,σ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其单位为N/m),α、β、γ是相应的待定常数。对于这几个待定常数的大小,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

35.2013年6月20日,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里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授课中的一个实验展示了失重状态下液滴的表面张力引起的效应。在视频中可观察到漂浮的液滴处于相互垂直的两个椭球之间不断变化的周期性“脉动”中。假设液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液滴的上述“脉动”可视为液滴形状的周期性微小变化(振动),如图所示。已知液滴振动的频率表达式为
,其中k为一个无单位的比例系数,r为液滴半径,ρ为液体密度,σ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其单位为N/m),α、β、γ是相应的待定常数。对于这几个待定常数的大小,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27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