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图中上方题诗“无数铃声遥过碛(沙漠),应驮白练(丝绸)到安西”,表达了作者对什么历史景象的追思?这种历史景象的空前繁荣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欧洲航海家利用“帆船”完成了哪一历史壮举?指出完成这一壮举的历史条件及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指出与“帆船”相比,“汽轮”有何显著进步?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图中上方题诗“无数铃声遥过碛(沙漠),应驮白练(丝绸)到安西”,表达了作者对什么历史景象的追思?这种历史景象的空前繁荣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欧洲航海家利用“帆船”完成了哪一历史壮举?指出完成这一壮举的历史条件及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指出与“帆船”相比,“汽轮”有何显著进步?
2.单选题- (共15题)
2.
上表为1950~1955年亚非和西方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表中数字变化说明
| 1950 | 1951 | 1952 | 1953 | 1954 | 1955 |
亚非 | 30.6 | 29.75 | 17.34 | 14.9 | 12.16 | 11.11 |
欧美 | 35.9 | 4.87 | 2.48 | 6.65 | 5.9 | 6.74 |
上表为1950~1955年亚非和西方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表中数字变化说明
A.国际政治风云影响经济发展 |
B.当时我国对外贸易较为落后 |
C.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全面展开 |
D.国民经济形势已经基本好转 |
4.
牛在中国作为勤奋、力量、镇邪、诚实、吉祥、丰足的象征,其形象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文化之中,形成诸如“鞭春牛”“送春牛图”及“舞春牛”“唱春牛”“跳春牛”“春牛会”等灿烂的“春牛”母题民俗文化。“春牛”文化的形成发展主要缘于
A. 个体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B. 农耕文明不断发展
C. 重农抑商政策的长久推行
D.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A. 个体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B. 农耕文明不断发展
C. 重农抑商政策的长久推行
D.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5.
下表为清乾隆元年(1736年)安徽休宁某地土地所占有情况。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租佃制日益普遍
B. 农业收益提高
C. 自耕农经济盛行
D. 土地兼并严重
土地规模 | 户数 | 所占土地比例 |
1亩以下 | 69 | 2.4% |
1-10亩 | 122 | 43.6% |
10-20亩 | 36 | 42.4% |
20亩以上 | 6 | 12.6% |
合计 | 233 | 100% |
A. 租佃制日益普遍
B. 农业收益提高
C. 自耕农经济盛行
D. 土地兼并严重
6.
重农抑商政策是在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同时,重官商,遏制农民经商,打击富贾大商,抑制中小商贩人数过多。这长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A.便于专制政府与民争利 |
B.适应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 |
C.压抑了社会经济的活力 |
D.推动了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
7.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形式的铸币以及黄金同时存在,大量流通,而高利贷竟然也成为一种有社会信誉的行业。这种现象说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工商食官”传统格局被打破 |
C.社会秩序高度失控 |
D.诸侯争霸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
8.
周安平在《中国古代市肆考略》中指出:北宋以前,“市”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壮大态势。但之后,“市”不再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官府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
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
C.坊市制度逐渐打破 |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
9.
郑板桥(1693~1765年),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他制定《板桥润格》“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
A.封建文人重商意识增强 |
B.商品经济冲击传统观念 |
C.科举制度已经走向没落 |
D.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
11.
下表为英、美、德三国工业生产上升情况简表(以1913年为100%)据此推断
| 1870年 | 1890年 | 1910年 | 1913年 |
德国 | 18 | 40 | 89 | 100 |
英国 | 44 | 62 | 85 | 100 |
美国 | 11 | 93 | 89 | 100 |
A.资本主义各国城市化迅速完成 |
B.英国经济发展呈现衰退趋势 |
C.科技对经济发展作用愈显重要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12.
下图为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逐渐形成 |
B.工业革命已向欧美各国扩展 |
C.中国被迫开放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D.玉米等作物多路径传入非洲 |
13.
.
上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 中国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C. 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地位
D. 中国建立起完整工业体系
项目 | 1912年 | 1936年 | |
轻工业产品 | 进口比例 | 54.7% | 14.3% |
出口比例 | 10.9% | 25.2% | |
重工业产品 | 进口比例 | 13.7% | 47% |
出口比例 | 3.6% | 6.9% |
上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 中国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C. 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地位
D. 中国建立起完整工业体系
14.
以1851年到1911年,中国民间或官方参加了大大小小80余个国际博览会,并于1910年举办了略带国际性质的南洋劝业会,成功吸引了全国22个行省和14个国家及地区参展,展会特设专门展陈外国轻工、农副、工艺、美术等商品的参考馆。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 全力追赶西方
B. 主动融入世界
C. 重视兴办实业
D. 维护国家权益
A. 全力追赶西方
B. 主动融入世界
C. 重视兴办实业
D. 维护国家权益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