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5题)
1.
20世纪五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下列时间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③“一五”计划指标超额完成
④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成立
①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③“一五”计划指标超额完成
④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成立
A.②④③① |
B.④②③① |
C.②④①③ |
D.④②①③ |
2.
有学者说“当中国使用铁犁的时候,欧洲还在使用木犁;但是当欧洲使用钢犁的时候,中国还是在使用铁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铁犁的普及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
B.两汉时期的灌钢法领先于世界 |
C.欧洲钢犁的使用得益于农业技术的革新 |
D.欧洲钢的使用最早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
3.
某历史著作中包含有“蒸汽机引发的技术革命”历史……‘工场退位,工厂上位’……‘东方诸国的衰落’……‘无产阶级的出路’……‘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等小标题。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
B.东方国家的徘徊与挣扎 |
C.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
4.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
6.
《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
A.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 |
B.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
C.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 |
D.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 |
8.
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
A.“知识即美德” |
B.拯救人类心灵 |
C.追求生命价值 |
D.“认识你自己” |
9.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提倡“人权”,否定“神权”。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是
A.反对教会宣扬的神权封建思想 |
B.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反映 |
C.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身政治经济地位的反映 |
D.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
10.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五代)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主要表明
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 |
B.北宋时期活版取代雕版 |
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 |
D.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 |
11.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
12.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化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培根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A.印刷术 |
B.造纸术 |
C.古典文化 |
D.儒家学说 |
14.
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的推论是
| 介绍马克思主义 | 西方习俗礼仪 | 国事要闻 |
文章数量(篇) | 36 | 5 | 30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
B.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
15.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B.“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C.“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
D.“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 |
16.
以下是中国各政治阶层在那一时期的政治言论,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1894年 |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1903年 |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1913年 |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实现中国工业化 |
B.实行民主政治 |
C.启蒙与救亡并重 |
D.推动中国近代化 |
17.
张太雷在其《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一文中写道:“在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几乎完全停顿,一切新出版物都换了战斗方面,局限于政治斗争了。”“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早夭的原因是
A.对传统文化绝对地否定 |
B.对西方文化绝对地肯定 |
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
D.仅局限于知识分子中传播 |
18.
1919年,鲁迅在小说《药》中写道,当时人们相信人血馒头能治好肺结核。华小栓得了肺结核后,其父亲用沾满鲜血的馒头给他治病,结果华小栓还是命丧黄泉。而人血馒头竟是由父亲从刑场上买来的革命烈士的鲜血做成的。这篇小说反映的时代病症是
A.迷信与麻木 |
B.痛苦与沉沦 |
C.病急乱投医 |
D.绝症与抗争 |
20.
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从学造西方器物、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与之同时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而以儒学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造成“西学”与“中学”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学”涌入中国 |
B.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中学”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
C.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 |
D.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
21.
有学者认为:“邓小平继承和借鉴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同时发展和提升了这一思想。”邓小平的“继承和借鉴”主要表现在
A.大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 |
B.引进外资并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发展 |
C.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
D.废除了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
22.
孙中山文中说:“中华民国之建设,专为拥护亿兆国民之自由权利,合汉、满、蒙、回、藏为一家,相与和衷共济,丕兴实业,促进教育....该材料反映了
A.孙中山形成了平等的民族观 |
B.辛亥革命有助于建立民主政治 |
C.民国之时中国境内民族较少 |
D.西方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 |
23.
1960年春天,《五朵金花》在埃及开罗举办的第二届亚非国际电影节上放映,担任主演的杨丽坤荣获了“最佳女演员”的“银鹰奖”,王家乙同获“最佳导演”的“银鹰奖”,埃及总统纳塞尔点名请杨丽坤亲自前往埃及领此大奖。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提出 |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
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 |
25.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运动
A.创立了新的宗教派别 |
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
C.提出了新的宗教观点 |
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
2.选择题- (共4题)
28.在环境检测中常用检气管法来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原理是SO2与KIO3发生反应,用一种有机物作指示剂,其可能反应如下(未配平):①KIO3+SO2+H2O→I2+H2SO4+KHSO4 ②KIO3+SO2+H2O→KI+H2S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5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