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永昌四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109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3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可以看一看极端的情形,假设我们大家把收入全部储蓄起来,完全停止花费,毫无疑问,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失去工作,而且不久我们也不会再有收入以供花费。那时就不会有任何一个人得以增加一便士的财富,最终我们全都得饿死。……就全国范围来说,我同样希望能看到一些宏大的计划付诸实施:几天前我曾在报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一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

——凯恩斯(1931年)

材料二 下面是胡佛在大萧条期间的言论:
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实际上并没有人在挨饿。比如,那些失业游民现在比他们一向吃得还好。纽约有一位流浪者在一天之内吃了10餐。问题出在心理上,并不是美国经济有什么毛病;只要喜剧演员多向人们说笑话,就可以解决问题。
材料三 下面是罗斯福在大萧条与新政期间的言论:
我们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们将调整我国经济,使之尽快结束现有失业,然后采取英明措施使失业现象不再出现。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我们所寻求的只是我们经济制度中的平衡——即工农业之间的平衡以及工资收入者、雇主与消费者之间的平衡。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2)从材料二来看,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指出,罗斯福认为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材料二 《牛郎织女》“夏绣邮票”一套四枚,分别为“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
(2)材料二和材料三哪个更能真实地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2.单选题(共20题)

3.
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能虽有差别,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组织的职能的共同之处是
A.都属于政治经济联合体
B.促进内部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交流
C.对抗特定的国家集团
D.加强成员国间的经济和军事合作
4.
上海虹桥路被称为饮食世界的小联合国,除了中式餐厅外,还有西式风格的烤肉、比萨,新马泰的咖喱风味,日本生鱼片,巴西烧烤等,应有尽有。这集中反映了
A.饮食受到当地环境、物产的影响
B.文明交流影响饮食的发展
C.上海经济发展迅猛
D.上海人的饮食口味改变了
5.
列宁说,“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应该从农民方面开始。谁若不明白这一点……就等于‘放弃’或者类似放弃无产阶级专政。”后来针对改善农民生活状况采取的办法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征收固定粮食税
C.实行大中企业国有化
D.实行农业集体化
6.
在俄罗斯政论家尤里·布尔金看来,改行新经济政策,就意味着放弃十月革命的思想和事业,意味着建设“民主的”“多元‘市场’的”“社会取向”的资本主义。这一观点针对的是新经济政策
A.完全恢复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B.将所有的国营企业私有化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经济
D.使国家经济全面转向资本主义
7.
1990年10月,戈尔巴乔夫指出:“只有市场与全社会的人道主义方向相结合,才能保证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财富的公正分配、公民的社会权利和社会保障、自由和民主的扩大。”对其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旨在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造势
B.主张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众利益相结合
C.这一改革思路将会加速苏联的解体
D.说明苏联已确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8.
下表反映了苏联国民生产的发展状况。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有
年份
1981~1985
1986~1988
1989
1990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3.2%
2.8%
2.4%
-4%
 
①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继续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
②戈尔巴乔夫改革给苏联社会带来了巨大混乱
③长期争霸,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④全国政局不稳,社会动荡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是谁创造了美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的奇迹?克林顿在讲话中把这一经济奇迹称为自己执政成就的证明,其实最好的回答应当是长期的技术创新过程最后达到临界点,为美国公司爆炸性发展创造了新机会。你认为创造这一奇迹的是
A.国家干预
B.第三产业的发展
C.克林顿
D.“新经济”
10.
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的相似点在于
A.各成员之间的合作已深入到政治领域
B.都已经建成了统一的大市场
C.都是由发达国家和地区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D.都是由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11.
下面两幅图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B.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
D.经济全球化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12.
有学者认为,中世纪以来的大国兴衰以及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基本上都是由金融中心的潮涨潮落所决定的。近代金融中心的演变先后经历了意大利、英国、德国、美国等。由此可知,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过程
A.发端于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发挥了积极作用
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D.多次出现并存的金融中心
13.
1932年,荣氏兄弟(荣德生、荣宗敬)控制下的面粉、纺织系统在全国民族资本的面粉、纺织系统中的比重分别为30.7%、29.4%,“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两顶光彩夺目的桂冠同时落在兄弟俩的头上。荣氏兄弟能够成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主要得益于
A.政府的经济政策
B.国内的和平环境
C.优越的社会制度
D.提倡国货运动
14.
以下为浦东新区1990年与2009年各项指标比较表,由此可见浦东新区
指标
1990年
2009年
第一产业
2.12亿元
30.61亿元
第二产业
114.45亿元
1706.29亿元
第三产业
47.43亿元
2264.49亿元
工业总产值
604.40亿元
7038.19亿元
 
A.优先发展高科技农业
B.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
C.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D.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5.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
①全球环境的恶化   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   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6.
阅读下面两幅图,产生从左图到右图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A.纸币便于随身携带
B.封建政府优化商业环境
C.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17.
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劦田”的记载。据史学家考证“劦田”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集体耕作
18.
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往薄来”“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A.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B. 古代繁荣的大城市
C. 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
D. 古代发达的造船业
19.
下图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某国不甘落后进入“扩张的时代”。据此可知,该西欧国家是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20.
圈地运动使英国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但这一运动对工业革命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主要在于圈地运动
A. 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端
B. 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C. 使英国资本主义关系深入农村
D. 极大地促进了养羊业的发展
21.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是指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取代
D.封建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22.
下面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是
A.
B.
C.
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