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5课时检测卷:第2课 外交关系的突破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1079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9/11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0年,尼克松说:“我愿意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
材料二1971年,尼克松又说:“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我谋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的关系的行动不会以牺牲我们的老朋友的利益为代价,这个行动不是针对其他国家的。”
(1)材料一反映了尼克松怎样的对华态度?他阻挠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是否成立?请说明原因。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尼克松对华态度有了什么变化?为何会发生这一变化?尼克松在执行对华政策时有何具体表现?

2.单选题(共15题)

2.
和解是一个进程,是各方在共同努力下,创造性地实现了冲突的转换。著名和平学家约翰·保罗·莱德里奇认为:和平、真相、正义、宽恕是和解的核心要素。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中日和解的重要里程碑。中日双方和解最重要的基础是
A.日本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B.日本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C.日本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
D.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3.
2018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6周年。46年前,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直接因素是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C.中美关系缓和与改善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4.
下图是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1972年某期的一幅封面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位人物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下列对此封面画所含历史背景信息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世界各国的愿望
B.美国迫于形势变化放弃“冷战”思维
C.美国舆论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
D.主流民意直接推动了美国对外政策
5.
下图是1972年9月25日,日本政府首相田中角荣向周恩来敬酒的镜头。当田中角荣谈到茅台酒很好喝时,周恩来说:“茅台酒比‘伏特加’好,不上头,疲劳的时候喝一点能起振奋作用。你觉得好喝我们送一点给你,把你的‘威士忌’改成茅台。”周恩来的本意是
A.伏特加是苏联的酒,不好喝并且容易上头
B.美国的威士忌酒好喝,但不如中国的茅台
C.日本应该与美国断交,改与中国建交
D.中国真诚欢迎与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日本也应该拿出诚意
6.
基辛格,见证中美外交风云的“活化石”,在其著作《论中国》中指出中美之间的合作关系“对全球的稳定与和平至关重要”,如果两国之间进入“冷战”状态,“将阻止太平洋两岸一代人的进步”。下列有利于中美两国共同发展的事件是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朝鲜战争的爆发
C.美国向联合国大会提出“双重代表权案”
D.1972年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7.
“这是一个早就该取得的胜利,这是联合国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站起来高喊:“我们胜利了!中国万岁!”出现了联合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盛况,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划时代的胜利。这描绘的是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联合国承认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8.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来华访问
B.基辛格秘密访华
C.尼克松访华
D.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9.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成为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的关键。这是因为该事件
A.促成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改善了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
C.有利于打开对外开放新局面
D.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进程
10.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的飞机刚刚起飞,电传打字机就传来消息:我们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周恩来后来告诉我,在我刚要离开之前,他已经知道了联大表决的结果,但他不愿意第一个告诉我,怕我难为情。”这段文字中“那场战斗”是指
A.否决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美国反对新中国和台湾同时参加联合国
C.中国大陆和台湾实行“三通”威胁到美国利益
D.美国反对新中国取代台湾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1.
针对第26届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美国舆论认为,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这是因为该事件
A.表明美国霸权遭到世界抵制
B.加剧了中美两国间的对抗
C.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D.促使美国改变了对华政策
12.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B.中日关系趋向缓和
C.中美关系趋向缓和
D.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强
13.
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要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苏联对中国的外交干涉
C.中美处于敌对和仇视状态
D.美中两国间没有任何共同利益可言
14.
20世纪70年代,日本民间兴起“熊猫热”“茅台热”“京剧热”“杂技热”“日中永世友好”“日中不再战”逐渐成为日本对华舆论的主流。据此可知
A.中日经济交往升温促进文化交流
B.邦交正常化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C.经济文化交流为邦交正常化创造条件
D.中国改革开放扩大了国际影响
15.
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A.以民促官B.国际推动
C.官方交流D.以官带民
16.
尼克松在其对华政策报告中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他讲这番话的主要目的是
A.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
B.主张和中国建立和平共处的外交关系
C.阐明中国对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D.阐明中国在国际关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3.选择题(共2题)

17.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  )
18.

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尿道炎较难治愈.如图是支原体细胞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