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8-2019学年历史必修1 第7单元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单元测试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1070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9/13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和尼克松!以1971年之前的眼光来看,这个二重奏似乎是十分奇异的。
·在尼克松担任副总统的时候,美国曾三次用核武器威胁***的中国。
·美国十多次阻止***的政府获得联合国的席位。
·直到尼克松前一年夏天派基辛格到中国来之前……双方没有任何一位政府官员访问过对方的首都。
·在1969年和1970年期间,中国报纸把尼克松称为“战争瘟神”,就好像这个尊称取代了“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一样。
然而,情况就是这样:一位美国总统还没有访问过东京或莫斯科,就先访问了***的北京。在中国逗留的8天是这位美国总统对任何外国所作的访问中时间最长的。这是美国总统第一次在跟美国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的土地上进行谈判。
——(美)罗斯·特里尔《***传》
(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访华前对中国的基本态度和表现。
(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的访华之旅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应如何认识尼克松的访华之旅。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材料二“苏联革命成功后遭十几国干涉,而我国革命胜利的时候,帝国主义并未干涉我们,并不是怕我国人民,主要是有苏联存在,这对我们鼓励很大,当时若无苏联存在,美国一定要来的,它不仅在台湾,还要到大陆来。”
——***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的必要性。
(2)既要“独立自主”又“一边倒”,二者是否矛盾,就这些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3.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十年后(1982年),当年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回忆道:“如不解决中日关系,就不可能有日本的稳定。第三,日本的安全保障……“对日本来说,不仅依靠日美安保条约,还要与中国结成友好关系。如中日美三国形成等边三角形关系的话,远东的和平就能实现。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比在亚洲建立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能成为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日)毛里和子《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
材料二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
——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中邦交正常化的重大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终战决议》。(9分)

2.单选题(共22题)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从“一边倒”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说明
A.中国外交方针发生改变
B.中国已摆脱意识形态束缚
C.中国外交环境日益恶化
D.新中国外交政策逐渐成熟
5.
“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是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
A.号召与会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B.阐述亚非各国联合反帝反霸方针
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提出不同性质的国家“求同存异”
6.
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参加的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在这两次会议上,中国
A.进行了多边外交的尝试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推动了新型的区域合作
D.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7.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中国对苏联和对西方贸易额交替上升
B.西方外交孤立和中国外交“一边倒”
C.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国内外环境恶劣
D.中苏关系破裂和中美关系缓和
8.
“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她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新中国能从“前门”走进联合国主要是因为取得了
A.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B.广大亚洲国家的支持
C.美英等西方国家的支持
D.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9.
从下面漫画(《阳奉阴违》)中读出的最主要信息是
A.中美关系日益走向紧张
B.美国公开违背三个联合公报
C.揭示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
D.美国政府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1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尽管中日之间经济往来和民间交流一直存在,但政治上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处于不正常的敌对状态。影响当时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取消日本在华特权
B.日本追随美国
C.朝鲜问题
D.“文化大革命”
11.
下列外交活动,突出反映了新中国"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联系的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B.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
C.参加万隆亚非会议
D.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
12.
1972年初,尼克松被《时代》周刊评选为1971年年度人物,这主要是因为他
A. 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B. 打破中美的隔绝状态
C. 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
D. 推动中日关系的缓和
13.
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他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
A.“求同存异”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
B.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抗美援朝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
14.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张中苏友好宣传海报,主题语是“中苏两国人民友谊万岁!”这一海报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特色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5.
1954年12月,***在北京会见缅甸总理吴努时说:“我们在华侨中不组织共产党,已有的支部已经解散。……亚非会议要是邀请了我们,又还让蒋介石参加,我们就不好去了。”***对吴努的谈话表明新中国
A.在外交上“另起炉灶”的决心
B.遵循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
C.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愿望
D.贯彻万隆会议的精神
16.
***说:“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不能两面作战。”周恩来说:“这一突破使世界上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来往了……收获就在这里。”两人话题的核心是指
A.中苏建立同盟关系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中美关系缓和
D.中日邦交正常化
17.
1949年,***强调,“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1957年,***又宣布,“从国与国的关系方面来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正确的”。据此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有革命思维的惯性特征
C.因实际的需要而随意改变
D.意识形态大于国家利益
18.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让企图离间中苏关系的杜鲁门大失所望。然而,对杜鲁门来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事情是***决定清除美国在华的全部势力。中国这一举措
A.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B.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C. 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
D. 巩固了新中国的主权地位
19.
下表是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表明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建交国家数
10
9
1
0
0
 
A.新中国面临较大外交困难
B.美国实现完全孤立封锁中国目标
C.新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贯彻
20.
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出的外交政策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
C.求同存异D.“一边倒”
21.
“正是基辛格博士1971年7月访华,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访问中国这一行动有力地促进了恢复中国联合国代表权斗争的胜利。”其主要原因是
A.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B.美国承认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美国承认孤立中国政策失败D.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升
22.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指出:“如果苏联多担心一点我们的对华政策,我们就可以少担心一点对苏政策”。布热津斯基是想说明
A.美国利用中国牵制苏联B.苏联不关注中美关系
C.美国利用苏联打击中国D.美国打压苏联来限制中国
23.
图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
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
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
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
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
24.
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为周恩来。左上角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主要是因为
A.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25.
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这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3.选择题(共3题)

26.在某项测量中,测量结果ξ~N(1,σ2),若ξ在(0,2)内取值的概率为0.8,则ξ在(-∞,2]内取值的概率为{#blank#}1{#/blank#}.
27.

元朝时,民族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28.

元朝时,民族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