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1966~1968年我国经济状况统计


请回答:
(1)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我国经济状况数据统计,你从中得出了什么结论?(2分)
(2)“文化大革命”期间 和 反革命集团先后被粉粹,(2分)请指出当时人民群众和干部对他们进行强烈抵制和抗争的两例史实。(4分)
(3)概述“文化大革命”给我国文化教育事业造成严重破坏的史实。(2分)


请回答:
(1)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我国经济状况数据统计,你从中得出了什么结论?(2分)
(2)“文化大革命”期间 和 反革命集团先后被粉粹,(2分)请指出当时人民群众和干部对他们进行强烈抵制和抗争的两例史实。(4分)
(3)概述“文化大革命”给我国文化教育事业造成严重破坏的史实。(2分)
2.
以下是我国从1953—1978年间的工农业总产值为变化的情况,阅读后请回答问题: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1)表格中的数字变化反映了这25年间国民经济发展经历了什么过程?(1分)
(2)1953—1957年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导致1958—1962年和1966—1976年间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很低的共同因素是什么?(2分)
(4)这25年来经济建设有成果也有教训,请你谈谈应该吸取哪些教训?(2分)
时段 | 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
1953—1957年 | 14.6% |
1958—1962年 | 0.6% |
1963—1965年 | 15.7% |
1966—1976年 | 7.1% |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1)表格中的数字变化反映了这25年间国民经济发展经历了什么过程?(1分)
(2)1953—1957年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导致1958—1962年和1966—1976年间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很低的共同因素是什么?(2分)
(4)这25年来经济建设有成果也有教训,请你谈谈应该吸取哪些教训?(2分)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又诏革衣服之制…又诏改国姓为元氏姓。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1)材料一是对哪次改革的评价?(1分)
材料二 30多年前,在邓小平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2)结合材料,说明甲图、乙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1分)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和国家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2分)
(4)分析丙图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个现象最先出现在安徽省的哪个地方?(2分)
材料一 “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又诏革衣服之制…又诏改国姓为元氏姓。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1)材料一是对哪次改革的评价?(1分)
材料二 30多年前,在邓小平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2)结合材料,说明甲图、乙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1分)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和国家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2分)
(4)分析丙图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个现象最先出现在安徽省的哪个地方?(2分)
2.选择题- (共10题)
4.
辽宁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A.土地改革的实行 |
B.农业合作化的实现 |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D.大跃进运动的完成 |
5.
迟浩田上将在纪录片《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首映式上说:“这场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是正义的胜利,邪恶的失败。打出了国威,新中国的基础奠定了。没有这场战争,也不会有60年的和平。”新中国进行这场战争的目的是( )
A.打败日本法西斯 |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C.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 D.反抗苏联的霸权主义 |
6.
有些人的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中与他出生的时代特征不相符合的是( )
A.出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 | B.出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
C.出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 D.出生于1978年,取名文革 |
7.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由此开始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了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材料中的“社会变革”指的是( )
A.一五计划 | B.三大改造 |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 D.文化大革命 |
9.
如图所示,虚线FG、MN、CD为在同一平面内的水平直线边界,在MN、CD间有垂直边界的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E=1.5×105N/C,方向如图,在FG、MN间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B=0.2T,已知电场和磁场沿边界方向的长度均足够长,电场在垂直边界方向的宽度d1=0.20m,在CD边界上某点O处有一放射源,沿纸面向电场中各个方向均匀地辐射出速率均为v0=1.0×106m/s的某种带正电粒子,粒子质量m=6.4×10﹣27kg,电荷量q=3.2×10﹣19C,粒子可以无阻碍地通过边界MN进入磁场,不计粒子的重力及相互作用.
10.
生活的细节不经意间也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抓纲”在当时是指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 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 以军事斗争为中心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 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 以军事斗争为中心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这一“伟大转折”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
B.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 |
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
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