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古今中国的外交与世界局势的发展密切相关。
材料一 “中国”如“夏”,位于宇宙模式的中心,享有号令天下的最高权威;而周围各国如“夷”,位于这个模式的边缘,必须向中国臣服——“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文化作为区隔“夷”和“夏”的标准……
——摘编自(宋)石介《中国论》
材料二 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自己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
——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
材料三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60年代末,中国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几乎不参加任何国际组织。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直到80年代,中国对国际社会只是谨慎和有限的参与。而到9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达600多个。
——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外交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分析古代外交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并作简要评价。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国际社会态度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国内外因素。
材料一 “中国”如“夏”,位于宇宙模式的中心,享有号令天下的最高权威;而周围各国如“夷”,位于这个模式的边缘,必须向中国臣服——“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文化作为区隔“夷”和“夏”的标准……
——摘编自(宋)石介《中国论》
材料二 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自己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
——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
材料三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60年代末,中国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几乎不参加任何国际组织。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直到80年代,中国对国际社会只是谨慎和有限的参与。而到9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达600多个。
——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外交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分析古代外交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并作简要评价。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国际社会态度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国内外因素。
2.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
——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简要分析近代前期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美国方面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
——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简要分析近代前期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美国方面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2.单选题- (共11题)
3.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前中期中国对外贸易示意图。该图主要反映出中国


A.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断绝了关系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认可 |
C.受西方遏制而实行“一边倒”政策 |
D.对国际贸易缺乏协调和合作 |
4.
邓小平曾说:“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这表明
A.国家力量决定外交政策 |
B.经济发展影响国家外交 |
C.突破外交封锁十分必要 |
D.外交政策应当适时调整 |
5.
《冷战与中国外交决策》中说: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
A.日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 |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制定 |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 |
6.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形成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二次建交高潮。该外交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
A.推动日内瓦会议达成了共识 |
B.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
D.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
7.
20世纪50年代,在评论某一国际会议时,美国舆论认为,某些代表的亲美发言“没有对会议的结果产生任何影响”,“几个信仰美国哲学的亚洲朋友的声音很快就沉寂下去了”。据此可知,这一会议
A.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
B.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
C.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
D.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
8.
1996年,中俄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年,中美两国元首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8年,中国、欧盟双方表示希望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表明中国
A.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
B.努力为改革开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
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
D.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10.
出于对美国总统福特对苏联态度缓和的不满,1976年,***邀请因“水门事件”辞职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第二次访华。这一事件( )
A.结束了中美长期对峙的局面 |
B.反映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 |
C.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 |
D.导致中苏关系进一步的恶化 |
11.
1992年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但此后一直没有主动申请成为正式成员国。这主要是为了
A.践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
B.集中精力发展市场经济 |
C.顺应国际多极化趋势 |
D.保持外交政策的灵活性 |
12.
以“加强南南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繁荣”为主题的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系列会议在雅加达开幕。关于60年前的这次会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代表团是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乔冠华率领 |
B.会议主题是保卫和平、争取独立和发展经济等 |
C.周恩来在全体会议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会议重点讨论了在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的问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