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1.
辨别改错题。
(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1949年10月1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
(2)雷锋、邱少云等志愿军战士的身上体现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等精神。
(3)1978年底,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1949年10月1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
(2)雷锋、邱少云等志愿军战士的身上体现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等精神。
(3)1978年底,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综合题- (共3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格外受重视,以上四幅图中的图二、图三、图四体现了新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什么农业运动或政策?
(2)图一中运动的完成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图二中的运动又使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
(3)最早实行图四中做法的是哪个地方?

请回答:
(1)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格外受重视,以上四幅图中的图二、图三、图四体现了新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什么农业运动或政策?
(2)图一中运动的完成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图二中的运动又使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
(3)最早实行图四中做法的是哪个地方?
3.
某班级同学准备举办一次《“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他们找到了以下图片资料: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武汉长江大桥,青藏铁路图放在成果展上。同学们提供的图片都合适吗?请说明理由。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请回答:
材料中的“老人”指的是谁? “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一九九二年……写下诗篇”,这里的“诗篇”又是指什么?
材料: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请回答:
材料中的“老人”指的是谁? “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一九九二年……写下诗篇”,这里的“诗篇”又是指什么?
3.选择题- (共22题)
5.
下列内容中,发生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的是( )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③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④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③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④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8.
***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话的意思是表明( )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 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
C.我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 | D.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
9.
下表反映了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由此可见当时我国( )
部门 | 工业 | 交通运输 | 农林水利 | 文化教育 | 其他 |
投资比例 | 58.2% | 19.2% | 7.6% | 7.2% | 7.8% |
A.优先发展工业 | B.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
C.优先发展农业 | D.优先发展文化 |
10.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
C.三大改造的完成 |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
16.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的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私营工商业者积极申请公私合营,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 |
B.政府对其采取团结和赎买政策 |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D.政府对其实行团结和专政相结合的措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