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1092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5/18

1.判断题(共1题)

1.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综合题(共3题)

2.
材料一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材料二 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我国最早设置的四个经济特区分布在哪两个省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建设经济特区的主要好处。
(3)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战略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3.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扩大了我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为新中国的和平建设争取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材料二:见下图。

(1)新中国提出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分析,积极外交活动对新中国和平建设有何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写出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请回答:(1)这段话反映出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
(2)在我国首先得到成功实践的是哪一地区?
(3)请写出该地区回归祖国的时间。

3.选择题(共30题)

5.
1951年,以和平方式获得解放;20世纪60年代初,废除农奴制;今天,她更加繁荣富庶。“她”是( )
A.新疆B.广西C.西藏D.宁夏
6.
班级准备办一期“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谱”板报,下列可以入选的人物有
①董存瑞  ②邱少云  ③雷锋   ④黄继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
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国家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西藏的和平解放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8.
建国初期,捍卫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保卫了国家独立,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
A. 《共同纲领》的颁布 B. 抗美援朝
C. 西藏和平解放 D. 土地改革
9.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学好文科关键是要有很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刘言和李莉两位同学各有所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学好文科关键是要有很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刘言和李莉两位同学各有所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文化大革命”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其结束的标志是
A.一月革命
B.二月革命
C.九一三事件
D.粉碎“四人帮”
12.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  )
A.实行土地改革B.发展重工业
C.发展轻工业D.进行三大改造
13.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标志着我国进入这一阶段的历史事件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4.
12月4日是全国普法宣传日,那么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于哪一次会议()
A.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十一届三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党的十二大
15.
有一首歌唱道:“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
A. 新中国的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6.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有()
A. 确立了***思想的指导地位
B.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C. 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
D. 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1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要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
下图壁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有可出现于(  )
A.三大改造时期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19.
据统计,“1979年至182年,深圳工业生产值每年平均递增81%……1983年,深圳全市总产值完成了7.2亿元,比1979年增长了11倍。”导致深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 经济特区的建立
C.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D. 国有企业的改革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21.
APEC 的含义是( )
A. 亚太经合组织 B. 世界贸易组织
C. 上海合作组织 D.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22.
党和中央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策是
A.土地改革B.民族区域自治
C.“三大改造”D.生产改革
23.
请给下列图片命名一个最为恰当的展览主题(    )
     
东风五号战略导弹 潜艇待命出航 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式
A.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展B.社会主义科技成就展
C.“两弹一星”成就展D.空军现代化建设成就展
24.
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史上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
A.成功举办APEC会议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加人世贸组织D.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25.
“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1954年访问缅甸时B.出席万隆会议时
C.出席联合国大会时D.1971年会见基辛格时
26.
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和印度交往中首次提出,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求同存异”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合作共赢D.不结盟政策
27.
根据“求同存异”、“小球转动大球”、“伙伴关系”等内容提炼出一个最恰当的学习主题是
A.伟大的历史转折B.挑战两极格局
C.艰难的探索历程D.走向世界舞台
28.
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
A.邓稼先
B.杨振宁
C.侯德榜
D.华罗庚
29.
我国空间技术跻身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实验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轨道
30.
面对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中国提出了什么计划?()
A.863计划B.“一五”计划
C.“星球大战”计划D.“两弹一星”计划
31.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32.
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重大事件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海军装备了核潜艇
C.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33.
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邓稼先B.侯德榜
C.陈景润D.袁隆平
34.从下图某保险公司的宣传语中可以看出,商业保险(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