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在20世纪中国走向强国之路的进程中,经历了重要的四步,据此回答问题。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步:新中国成立 ——***领导,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什么革命取得了胜利?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第三步:三大改造,这一事件的完成有怎样的深远意义?
(3)第四步:改革开放——邓小平领导,开创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哪一年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这一伟大起点?会议上党做出了哪一重要的伟大决策?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步:新中国成立 ——***领导,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什么革命取得了胜利?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第三步:三大改造,这一事件的完成有怎样的深远意义?
(3)第四步:改革开放——邓小平领导,开创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哪一年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这一伟大起点?会议上党做出了哪一重要的伟大决策?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企业。”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的人民公社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什么影响?主要由什么原因造成?
(2)材料二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先试点是在什么地方?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由两个时期的农村政策的调整,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材料一:

材料二:“在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企业。”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的人民公社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什么影响?主要由什么原因造成?
(2)材料二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先试点是在什么地方?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由两个时期的农村政策的调整,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走下飞机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手。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达一分钟之久。周恩来诚挚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尼克松也动情地说:“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

材料二 不同时期中美领导人的握手(如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尼克松访华”是指哪一年发生的重大外交事件?
(2)材料一“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在上海签署什么重要的文件?这一文件同意按什么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
(3)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
(4)除中美关系外,试举一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
(5)材料二中的两幅照片记录了中美两国领导人在不同时期的会晤,对其中反映的信息,最恰当的理解是( )
(6)通过探究新中国外交历程,谈一谈你的感想与认识。
材料一 (下图)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走下飞机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手。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达一分钟之久。周恩来诚挚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尼克松也动情地说:“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

材料二 不同时期中美领导人的握手(如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尼克松访华”是指哪一年发生的重大外交事件?
(2)材料一“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在上海签署什么重要的文件?这一文件同意按什么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
(3)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
(4)除中美关系外,试举一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
(5)材料二中的两幅照片记录了中美两国领导人在不同时期的会晤,对其中反映的信息,最恰当的理解是( )
A.中美友好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
B.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畏惧美国而与之交往 |
C.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美国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
D.中美友好源远流长,近现代史上从没有过摩擦和对抗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一位同学为表达盼望祖国统一而绘制的标题为“回来吧,就缺你了!”的画

材料二 3月24日***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时,***表示,我们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一贯的,不会因台湾政局变化而改变。我们将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以确保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实现两岸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请问:
(1)材料一“回来吧,就缺你了!”的画中的母亲代表什么?两位正在欢迎的小朋友分别代表什么?
(2)正在欢迎的两位小朋友分别是哪一年回到母亲怀抱的?他们能够回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正朝母亲奔跑过来的小朋友代表什么?
(4)从材料二中***的讲话,我们可以看出对台湾一贯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5))为什么说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请说明理由?
材料一 下图为一位同学为表达盼望祖国统一而绘制的标题为“回来吧,就缺你了!”的画

材料二 3月24日***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时,***表示,我们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一贯的,不会因台湾政局变化而改变。我们将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以确保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实现两岸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请问:
(1)材料一“回来吧,就缺你了!”的画中的母亲代表什么?两位正在欢迎的小朋友分别代表什么?
(2)正在欢迎的两位小朋友分别是哪一年回到母亲怀抱的?他们能够回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正朝母亲奔跑过来的小朋友代表什么?
(4)从材料二中***的讲话,我们可以看出对台湾一贯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5))为什么说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请说明理由?
2.选择题- (共16题)
5.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两会上对尊严内容的阐述。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
A.中华民国成立 |
B.新中国的成立 |
C.抗美援朝的胜利 |
D.一五计划完成 |
6.
2011年3月28日,西藏举行了第三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庆祝活动。西藏和平解放是百万农奴解放的重要前提,西藏和平解放年代是( )
A.1948年 | B.1951年 |
C.1954年 | D.1959年 |
7.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人物分别是()
A.***、邓小平 | B.邓小平、江泽民 |
C.江泽民、*** | D.***、周恩来 |
15.
据下图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C.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
D.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
16.
下图是“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土地改革 |
B.大跃进运动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7.
小超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C.现代中国农村巨变 | D.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与成功 |
19.
2006年2月27日,台湾当局执意抛出“终统论”,再次试图挑衅两岸关系、分裂国家,这一行径遭到普遍反对。下面对台湾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伟大构想
②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③可以允许台湾独立
④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①“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伟大构想
②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③可以允许台湾独立
④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