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陕西宁陕县城关初中八年级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1090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7/14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年来,我国继续出台了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些文件,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先后作出过重大调整,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建国初期,我国在农村开展了一项什么运动?该运动主要在什么地区进行?
(2)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经过什么样的方式?它的完成标志着什么?
(3)1978年,我国在什么地方先出现“包产到户”?随后在全国农村地区实行什么制度?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08年电视剧《金婚》正在全国热播,《金婚》以编年体的形式描写了一对普通的中国夫妇50年的婚姻生活,同时也折射出新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
镜头一《金婚》第4集中,1958年,庄嫂生下儿子取名“跃进”
镜头二《金婚》第12集中,男主角佟志和造反派小将们有这样一段对话:佟志说:最高指示,要文斗还是要武斗!造反派小将们将佟志和文丽背靠背推向墙边站着,一边喊着:最高指示,打倒一切反动派!
镜头三《金婚》第36集中,1991年工厂要和港商合资,动员职工买股票。
(1)庄嫂给儿子取名“跃进”可以从中推断当时全国正在掀起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主要失误在于什么?
(2)镜头二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请写出该事件的起止时间。
(3)镜头三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现象,改革开放是哪次会议上作出的伟大决策?
(4)以上三组镜头反映了我国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经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材料二   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自此我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1)材料一中“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性质是什么?讨论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2)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什么样的思想路线?
(3)该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该领导人提出什么伟大构想?这一构想目前在哪两个地区得以实现?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材料二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材料三  “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回答邓小平怎样解决香港、澳门回归的问题的?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三回答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如何形成的?结合历史知识,说说今天的台湾问题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3)目前影响台湾回归祖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你是怎样看待台湾回归这一问题的?

2.选择题(共20题)

5.
每星期一学校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决定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是
A.中国十二大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中共十三大
6.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被誉为“铁人”石油工人的是
A.王进喜B.邓稼先
C.焦裕禄D.袁隆平
7.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和标志是(  )
A.1956年、土地改革
B.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达标大会召开
C.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D.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8.
今年(2012年)与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相关的是
A.55B.56
C.57D.58
9.
我国对资本主义国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形式是
A. 赎买政策 B. 合并政策
C. 没收政策 D. 公私合营
10.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解放全中国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抗美援朝D.发展社会生产力
11.
我国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于1953年,至今仍在进行,你知道我国借鉴的是哪一国家的做法吗?
A.苏联B.美国
C.俄罗斯D.印度
12.
党的历史上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谁被迫致死
A.蒋介石B.***
C.刘少奇D.邓小平
1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A.经济建设上B.来阶级斗争上来
C.政治运动上来D.闹革命上来
14.
1980年,我国在广东和福建先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其中不包括
A.深圳B.珠海
C.海南D.厦门
15.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不包括的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D.经济发展分三步走
16.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出自
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
C.***思想D.邓小平理论
17.
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C.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
18.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里的“圈”指
A.深圳B.珠海
C.汕头D.厦门
19.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变,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
首歌谣称赞的是
A. 建立经济特区 B. 民营企业的勃兴
C. 国有企业的改革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20.
一位台湾同胞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目前指导我国解决这一“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A.战争解决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D.公民投票
21.
标志这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是
A.“九二共识”B.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C.“汪辜会谈”D.江泽民对台八项主张的提出
22.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分别是
A.1997年7月;1999年12月B.1996年6月;1998年8月
C.1997年6月;1999年9月D.1966年6月;1997年7月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域广阔,生活着许多民族,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实现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区域自治 D.民族特区
24.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谁明确提出来的
A.***B.邓小平
C.江泽民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