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陕西省西科中学初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1090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3/1/26

1.简答题(共1题)

1.
歌曲能反映时代主题,请根据以下两段歌词回答相关问题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立志团结紧。。。。。。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b、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1)第一段歌词反映的是什么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
(2)请举出这次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写出两个即可),你认为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3)新中国为了维护政权采取了许多措施,请写出其中的两项措施
(4)第二段歌词中提到的改革开放政策是谁提出来的,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城市还是农村开始这种制度叫什么?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5)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写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2.判断题(共1题)

2.
下面是一段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请你找出其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948年10月1日,刘少奇在开国大典上宣告新中国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彻底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举行,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而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1)错误 改正
(2)错误 改正
(3)错误 改正
(4)错误 改正
(5)错误 改正

3.综合题(共1题)

3.
请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请回答:(1)图一反映的是周总理1953年访问印度的情形,他当时提出了什么原则,这个原则的内容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4分)
(2)图二中反映的是中国与哪个国家的交往?他在中国停留的一周被称为什么?(2分)
(3) 图三反映的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后的情形,请问中国是在哪一届联合国会议上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分) 
(4)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重大事件,请根据以上三幅图片写出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共和国外交史上的大事。(最少写出三件)(6分)
(5)“我们的朋友遍及五大洲”,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2分)

4.选择题(共35题)

4.
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国重返联合国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5.
彭德怀曾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其中“它”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解放战争
B.新中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
6.

名著阅读。

7.

名著阅读。

8.

名著阅读。

9.查字典填空。
    “乃”用数笔画查字法应查{#blank#}1{#/blank#}画。“熬”字,如果我们不认识,应先查{#blank#}2{#/blank#}部,喜查{#blank#}3{#/blank#}画。“寺”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blank#}4{#/blank#},再查音节{#blank#}5{#/blank#}。
10.查字典填空。
    “乃”用数笔画查字法应查{#blank#}1{#/blank#}画。“熬”字,如果我们不认识,应先查{#blank#}2{#/blank#}部,喜查{#blank#}3{#/blank#}画。“寺”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blank#}4{#/blank#},再查音节{#blank#}5{#/blank#}。
11.查字典填空。
    “乃”用数笔画查字法应查{#blank#}1{#/blank#}画。“熬”字,如果我们不认识,应先查{#blank#}2{#/blank#}部,喜查{#blank#}3{#/blank#}画。“寺”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blank#}4{#/blank#},再查音节{#blank#}5{#/blank#}。
12.

选字组词。

(峻  俊  竣){#blank#}1{#/blank#}工

(吹  炊  坎){#blank#}2{#/blank#}牛

逛{#blank#}3{#/blank#}(衔  街  衍)

严{#blank#}4{#/blank#}(峻  俊  竣)

(吹  炊  坎){#blank#}5{#/blank#}坷

头{#blank#}6{#/blank#}(衔  街  衍)

英{#blank#}7{#/blank#}(峻  俊  竣)

(吹  炊  坎){#blank#}8{#/blank#}烟

繁{#blank#}9{#/blank#}(衔  街  衍)

13.
1951年10月解放军和平解放的地区是
A.安徽B.浙江C.甘肃D.西藏
14.

词汇运用

15.
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堵住敌人枪口的英雄人物是(  )
A.邱少云B.黄继光C.杨根思D.罗盛教
16.
每年的三月是学    ,树新风的时间,作为一代新人,我们要将他的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时时、处处都要向他学习。
A.王进喜B.邓稼先C.焦裕禄D.雷锋
17.
在1964年的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一个报道:人民的好干部。他是下列人物中的(    )
A.焦裕禄B.邓稼先C.雷锋D.王进喜
18.
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建立的标志是( )
A.三大改造完成B.一五计划完成
C.文化大革命结束D.中共十一界三中全会的召开
19.

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争{#blank#}1{#/blank#}({#blank#}2{#/blank#})

秀{#blank#}3{#/blank#}({#blank#}4{#/blank#})

  {#blank#}5{#/blank#}({#blank#}6{#/blank#})

  {#blank#}7{#/blank#}({#blank#}8{#/blank#})

  {#blank#}9{#/blank#}({#blank#}10{#/blank#})

  {#blank#}11{#/blank#}({#blank#}12{#/blank#})

20.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这种夸张的说法出现在:(   )
A.文化大革命期间B.改革开放以后C.“大跃进”时期D.一五计划期间
21.

下面关于标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22.

下面关于标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23.

下面关于标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24.

句子翻译

25.

句子翻译

26.
某班开展以“新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十年(1966—1976)”为主题的课堂讨论。据此判断,他们讨论的是
A.新中国成立B.土地改革C.文化大革命D.改革开放
27.

写作

某英文报举办“家乡的变化”主题征文活动。请你根据下表的提示,以“The Changes in My Hometown” 为题,用英语写一篇100词左右的短文。标题和开头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过去

1. 生活贫困,房屋破旧。

2. 污染严重,垃圾遍地。

3. 交通很困难,游客很少。

现在

1. 生活:住房宽敞明亮;许多人拥有自己的汽车。

2. 环境:路更净,水很清,天更蓝……

3. 旅游: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4.其他方面(至少补充一点)。

将来

请你展望一下家乡的未来(至少两点)。


The Changes in My Hometown

My hometown has changed a lot over the years. ……

28.
建国后,第一次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是(   )
A.七大B.八大 C.十一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
29.
提出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伟人是(    )
A.***B.邓小平C.彭德怀D.江泽民
30.
安徽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跨了三大步,  1980年 1981年 1982年的粮食产量分别是 5、02亿公斤 6、7亿公斤 7、15亿公斤,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乡镇企业的发展B.实行了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31.
我国对外开放的五个经济特区中最大的是(  )
A.深圳B.厦门C.海南D.珠海
32.
2010年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办。中国馆的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发展的进程,你认为中国综合国力得到迅速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尼克松访华B.改革开放C.文化大革命D.中国重返联合国
33.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34.
“改变世界的一周”与下列     有关。
A.尼克松B.田中角荣C.克林顿D.小泉纯一郞
35.
你估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参加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会议是在:( )
A.1970年B.1971年C.1972年D.1973年
36.
面对个别国家的代表的误解甚至是攻击,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   的方针。
A.和平共处B.求同存异
C.民族独立D.社会主义革命
37.
我们能清晰地接收到来自太空的“东方红”乐曲,随着这一报告,指挥中心宣布,我国第一颗发射成功。()
A.神舟一号人造地球卫星B.“神舟五号”宇宙飞船
C.“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D.“长征一号”捆绑式火箭
38.

新功能主义者预测,超国家组织的存在及其成功,将激励原本抱怀疑态度的社会群体接受欧盟或欧共体。材料表明(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判断题:(1道)

    综合题:(1道)

    选择题:(3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