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1.
判断题: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1)邓小平曾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文化大革命。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3)文革中刘少奇被打倒是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也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4)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进行了三大改造,其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了赎买政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5)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的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6)凌清诗作“粤海硝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从内容上判断,激发诗人创作的历史事件是1999年香港回归祖国。
(1)邓小平曾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文化大革命。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3)文革中刘少奇被打倒是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也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4)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进行了三大改造,其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了赎买政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5)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的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6)凌清诗作“粤海硝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从内容上判断,激发诗人创作的历史事件是1999年香港回归祖国。
2.综合题- (共3题)
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材料三:195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寿张北台社亩产10546斤》;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有如下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
材料四:1958年10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谈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请你分析我国当时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材料三:195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寿张北台社亩产10546斤》;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有如下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
材料四:1958年10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谈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请你分析我国当时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三: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通知(1980年9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回答,这种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的做法是从哪里起源的?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三: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通知(1980年9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回答,这种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的做法是从哪里起源的?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4.
无论是中国近代史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批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总体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下图人物

材料二: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思想,从而形成了新的理论。这个新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关于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谁?请你用一句话评价他。
(2)材料二“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的地位是在哪次会议后形成的?
(3)材料二提到的他创造的“新的理论”解决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哪两个基本问题?“新理论”又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材料一:下图人物

材料二: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思想,从而形成了新的理论。这个新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关于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谁?请你用一句话评价他。
(2)材料二“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的地位是在哪次会议后形成的?
(3)材料二提到的他创造的“新的理论”解决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哪两个基本问题?“新理论”又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3.选择题- (共7题)
5.
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
B.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7.
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
注: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
由此可见我国( )
部门 | 工业 | 农林水利 | 运输交通 | 文化教育卫生 | 其他 |
投资比例 | 58.2% | 7.6% | 19.2% | 7.2% | 7.8% |
注: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
由此可见我国(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 B.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
C.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 D.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8.
党中央错误地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你认为有以下哪些原因导致的( )
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②由于朝鲜战争的影响
③又急于求成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②由于朝鲜战争的影响
③又急于求成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9.
2014年5月14日,是焦裕禄去世50周年的日子。他已远行半个世纪,而他的精神却始终存留神州。焦裕禄76次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焦裕禄被誉为()
A.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 B.铁人 |
C.两弹元勋 | D.杂交水稻之父 |
10.
“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但为中国政府提供了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这段话概述了经济特区
A.建立的目的 | B.发展的过程 | C.发挥的作用 | D.建立的原因 |
11.
港澳回归祖国后,分别成立了香港和澳门连个特别行政区,这个“特别”的内涵是
A.香港澳门人的国籍不变 | B.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 |
C.与原宗主国(英、葡)还有政治经济联系 | D.政治上不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 |
4.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7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