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经济发展计划?(2分)请举出在这一计划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建设成就。 (2分)
材料二 (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伟大决策?(2分)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2分)决策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2分)
材料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3)“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指的是什么?(2分)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1分)“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哪一事件?(1分)有何意义?(2分)
材料四 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4)依据材料二概述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有哪些?(2分)
材料一 (建国初期)***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经济发展计划?(2分)请举出在这一计划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建设成就。 (2分)
材料二 (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伟大决策?(2分)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2分)决策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2分)
材料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3)“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指的是什么?(2分)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1分)“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哪一事件?(1分)有何意义?(2分)
材料四 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4)依据材料二概述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有哪些?(2分)
2.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2分)这次运动主要改变了什么?(2分)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2分)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2分)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两幅漫画与建国后的什么历史事件有关?(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图中现象的原因。(2分)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停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4)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随后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4分)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2分)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2分)这次运动主要改变了什么?(2分)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2分)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2分)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两幅漫画与建国后的什么历史事件有关?(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图中现象的原因。(2分)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停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4)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随后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4分)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2分)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1)材料一反应的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是什么?这一构想在哪些地区已经被成功的实践?构想成功实践有什么深远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如图

(2)根据材料二,可以发现大陆与台湾关系的现状如何?
材料三 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而且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摘自江泽民的讲话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目前影响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有那些?你怎样看待台湾回归这一问题?
材料一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1)材料一反应的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是什么?这一构想在哪些地区已经被成功的实践?构想成功实践有什么深远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如图

(2)根据材料二,可以发现大陆与台湾关系的现状如何?
材料三 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而且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摘自江泽民的讲话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目前影响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有那些?你怎样看待台湾回归这一问题?
2.选择题- (共8题)
4.
促使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B.抗美援朝战争胜利,赢得了和平环境 |
C.社会主义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
D.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促进农业的发展 |
6.
每年的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和新时期比较完善的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分别是
A.1949年1954年 |
B.1954年1956年 |
C.1956年1982年 |
D.1954年1982年 |
9.
如图所示: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他们要求“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A.设立经济特区 | B.优先发展重工业 |
C.扩大企业自主权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