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福建莆田市仙游县开区五校八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1084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4/6/26

1.综合题(共5题)

1.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难忘开国大典的礼炮,激荡了亿万人的热血,难忘那场春风化雨,滋润了大江南北。
——摘自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
材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社会主义在遭受挫折之后开始重新焕发生机。
(1)材料一中的“开国大典”是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何重要意义?(5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哪一年?材料一中的哪句歌词与此历史事件相对应?(2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3分)
2.
2014年国庆节,是建国六十五周年纪念日。学校准备以“65年的奋斗历程”为主题出一期板报,请同学们帮助完成。(8分)
奋斗历程
主 要 事 件
意   义
成立

巩 固

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取得了建国以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胜利
 建设道路
的探索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

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重大挫折

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历史转折

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成就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材料二:2005年4—5月,台湾地区重要党派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来到祖国大陆。两人都不约而同地重申了“一个中国”的立场。这说明了包括台湾地区人民在内的绝大部分中国人是认同“一个中国”的,“台独”是不得人心的。
材料三: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统计表
年 份
贸易总额(亿美元)
台湾来大陆人次
大陆居民赴台湾人次
1978
0.46
——
——
2001
323.4
3440306
122198
2004
783.3
3685250
144526
 
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初,李登辉不顾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反对,相继抛出所谓“一中一台”,“两国论” ……
2004年3月20日,陈水扁、吕秀莲等“台独”分子导演了所谓“全民公投”,妄图将“两国论”合法化,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分裂出去 ……
2007年4月,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路线公布后,“台湾体委”汇集台湾“中国台北奥委会”,随即举行记者会称“……台湾不欢迎圣火入台。”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什么?该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结合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哪些有利因素?同时还存在哪些不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的认识。
4.
1955年,我国为尽快增强国防实力,打破西方的核垄断,作出发展原子能、研制原子弹的决策。1961年,中共中央又决定以“两弾”即原子弹和导弹为中心,加速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的发展。
(1)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4分)
(2)我国己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三位一体”是指什么?(3分)
5.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表
1949年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至2003年)
8
23 
16
62
 48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我们的朋友遍及五大洲”,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说明了什么?(2分)
(2) 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重大事件,请根据材料二说出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共和国外交史上的大事。 (6分)
(3) 材料三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对外交往发生了什么新变化?(2分)

2.判断题(共6题)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了。
7.
近几年来,我们每年享受的“十一黄金周”假期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而设立的.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制定的。
9.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大跃进”运动的主要标志是“一大二公” 。
10.
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结盟、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著名短篇小说《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红岩》等,成功塑造了众多英雄人物形象,是那个时代青年喜爱的作品。

3.选择题(共25题)

12.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战歌让我们回到了(   )
A.解放战争B.抗美援越
C.抗美援朝D.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13.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稳定物价之战
③土地改革运动 ④抗美援朝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14.
西藏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 )
A.1949年9月B.1949年10月C.1951年5月D.1951年10月
15.
李刚同学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下列图片,他探究的学习主题应是 (    ) 
A.八路军将士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 B.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
C.红军长征中的感人事迹D.抗美援朝:英雄的赞歌
16.甲、乙两人在直线跑道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运动600米,先到终点的人在终点处休息.已知甲先出发2秒.在运动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米)与乙出发的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17.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专题片看到的生活场景有哪些(    )

①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②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御寒取暖

③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来打猎   ④北京人直立行走

18.小亮与小明做投骰子(质地均匀的正方体)的实验与游戏.
19.
今年(2014)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多少周年( )
A.54B.55
C.57D.60
20.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21.
建国以来,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   )
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七大
22.分解因式:a3﹣4a={#blank#}1{#/blank#}.
23.某校兴趣小组想测量一座大楼AB的高度.如图,大楼前有一段斜坡BC,已知BC的长为12米,它的坡度i=1: 3 .在离C点40米的D处,用测角仪测得大楼顶端A的仰角为37°,测角仪DE的高为1.5米,求大楼AB的高度约为多少米?(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sin37°≈0.60,cos37°≈0.80,tan37°≈0.75, 3 ≈1.73.)

24.某校兴趣小组想测量一座大楼AB的高度.如图,大楼前有一段斜坡BC,已知BC的长为12米,它的坡度i=1: 3 .在离C点40米的D处,用测角仪测得大楼顶端A的仰角为37°,测角仪DE的高为1.5米,求大楼AB的高度约为多少米?(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sin37°≈0.60,cos37°≈0.80,tan37°≈0.75, 3 ≈1.73.)

25.
中共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是在
A.1976年5月
B.1976年9月
C.1976年10月
D.1971年9月
26.共享单车为人们带来了极大便利,有效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而且经济环保.2016年全国共享单车用户数量达18860 000,将1886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blank#}1{#/blank#}.
27.
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是:( )
A.陈独秀B.***
C.江泽民D.邓小平
28.
按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  )
①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正式建交 ③万隆会议 ④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④③②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④①②
29.某工厂甲、乙两名工人参加操作技能培训,现分别从他们在培训期间参加若干次测试成绩中随机抽取8次,计算得两人的平均成绩都是85分,方差分别是S2=35.5,S2=41,从操作技能稳定的角度考虑,选派{#blank#}1{#/blank#}参加比赛.
30.某工厂甲、乙两名工人参加操作技能培训,现分别从他们在培训期间参加若干次测试成绩中随机抽取8次,计算得两人的平均成绩都是85分,方差分别是S2=35.5,S2=41,从操作技能稳定的角度考虑,选派{#blank#}1{#/blank#}参加比赛.
31.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于( )年7月1日零时在威尔士亲王军营举行了升旗仪式,这是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重要标志。
A.1949B.1984
C.1997D.1999
32.一个圆锥的底面圆的直径为6cm,高为4cm,则它的侧面积为{#blank#}1{#/blank#} cm2 (结果保留π).
33.一个圆锥的底面圆的直径为6cm,高为4cm,则它的侧面积为{#blank#}1{#/blank#} cm2 (结果保留π).
34.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4(a≠0)与x轴交于点A和点B(2,0),与y轴交于点C,点D是抛物线在y轴右侧的一动点,线段AD、直线BD分别交y轴于点F、E,设点D的横坐标为m.

35.
面对个别国家的代表的误解甚至是攻击,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   的方针。
A.和平共处B.求同存异
C.民族独立D.社会主义革命
36.
到20世纪末,我国 的人口覆盖率已达80%。
A.普及小学教育B.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C.普及高高中教育D.普及高等教育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判断题:(6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