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云南玉溪市红塔区第一学区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1084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5/11/2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材料二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1)请说出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的简称?(1分)在这一时期,我国执行总路线的情况如何?(2分)
(2)材料二所述话是谁说的?(1分)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的什么状况?(1分)
(3)为了改变材料二的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计划?(1分)该计划优先发展哪一行业?(1分)要达到什么目标? (1分)
(4)请列出该计划实施期间国家经济建设的两项成就。(2分)
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
材料一: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 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的牌子。
材料三:“水稻比天高”、“萝卜比驴大”;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河北抚宁县杜庄炼铁厂二号六点五立方公尺小高炉;“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
(1)材料一中的四幅图中,说出探索成功的事件名称和严重失误事件名称? (4分)
(2)图一反映的是建国初期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1分) 该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2分)
(3)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1分)标志着“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事件是什么? (1分)
(4)1953年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方式分别是什么?(2分)“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5)图三、图四反映的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发动的哪两次运动?(2分)它给我们留下什么历史教训?(1分)
(6)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情况出现于什么时期?(1分)它反映出当时的什么现象?(2分)它导致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2分)
(7)“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 “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1分)据当时报道,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全国农村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你认为这种做法正确吗?(1分)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30多年前,在邓小平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材料一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专著和新的革命起点”。“(它)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历经种种探索与曲折之后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什么正确的思想路线?(1分)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关键时刻转危为安开创新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说说图A、图B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1分)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何重大决定?(1分)指出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2分)
(3)请说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1分)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两项)(2分)
(4)在改革开放中,农村改革实行什么政策?(1分)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1分)最先设置的四个经济特区是哪四个?(4分)
(5)材料二所说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又被称作什么?(1分)

2.选择题(共16题)

4.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取得的成果不包括:(    )
A.消灭地主阶级
B.巩固了人民政权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5.
一首歌往往反映出一段历史,以下歌词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是:()
A.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B.解放区的天,是明亮的天
C.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6.
歌曲《走进新时代》里唱到“……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你认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是在:(    )
A.抗日战争胜利时B.新中国成立时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时D.中国共产党诞生时
7.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下列事件中,最能有力证明该言论的是:(    )
A.抗日战争B.解放战争
C.镇压反革命运动D.抗美援朝战争。
8.
为粉碎“四人帮”和“文化大革命”奠定群众基础的是:( )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邓小平主持工作实行全面整顿
C.四五运动
D.谭震林等老同志严词批评“文化大革命”
9.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总路线忽视了:(    )
A.党的领导B.人民的积极性
C.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D.人民的愿望
10.
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特征,并留下深深的烙印。发生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的历史现象是:(    )
A.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土地改革
B.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全国掀起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D.出现学校停课、红卫兵串联的局
11.
文化大革命的时间是:(    )
A.1956—1966B.1965—1976C.1966—1976D.1967—1976
12.
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A.实行土地改革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进行三大改造
13.
“文化大革命”最大的冤案是:(    )
A.刘少奇被诬陷迫害,开除出党
B.邓小平被诬陷迫害,开除出党
C.二月逆流
D.“四五”运动
14.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是片面强调了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中的 ( )
A.多B.快C.好D.省
15.
新中国历史上起了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6.
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 年通过的。( )
A.1953B.1954
C.1955D.1956
17.
农村改革中,首先实行包产到户的省是:( )
A.广东、B.江苏C.安徽、D.浙江
18.
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改革开放出现的(    )
A.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B.急躁冒进的情绪
C.计划与市场的矛盾D.徘徊不前的状况
19.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的顺序是 ( )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内地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