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哪些成果?(举一例)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当时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是因何产生的?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答两点)
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哪些成果?(举一例)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当时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是因何产生的?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答两点)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1992年广东与全国经济增长对比示意图

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材料三: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发展才是硬道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78-1992年广东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什么政策带来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
材料一:1978~1992年广东与全国经济增长对比示意图

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材料三: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发展才是硬道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78-1992年广东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什么政策带来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
2.判断题- (共3题)
3.简答题- (共1题)
4.选择题- (共7题)
8.
新中国成立后有农民在给***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保证农民“这个梦想实现”的法律文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9.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完成后,你作为一名记者去农村采访,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 |
B.原来一无所有的农民也住上房屋 |
C.地主成为一无所有的阶级 |
D.农民各自有自己的私有土地 |
10.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1.
1955年9—10月,***主编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他为此书写了2篇序言和104篇按语。***此举的目的是()
A. 推进土地改革运动
B. 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C. 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D. 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A. 推进土地改革运动
B. 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C. 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D. 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12.
“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但为中国政府提供了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这段话概述了经济特区
A.建立的目的 | B.发展的过程 | C.发挥的作用 | D.建立的原因 |
13.
“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所有制崇拜”的樊篱。使中国人民冲破“个人崇拜”樊篱的历史事件是(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C.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
D.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
5.填空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3道)
简答题:(1道)
选择题:(7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