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1082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9/27

1.综合题(共3题)

1.
综合探究,学习历史要理清事件,运用时间标尺、表格及地图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请看图完成以下问题。
(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利用时间标尺基本可以列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两年徘徊时期⑤____________

(2)完成下列建国初期重大历史事件回眸的表格。
时  间
历史事件
意   义
1949年
①_________
国家赢得独立。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彻底废除了。
1953年
④    战争胜利
维护了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3)仔细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填出图中划为特区的ABCD四个城市:
A_________ B___________C_________ D_______ .
2.
综合探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前行,虽然出现过严重失误,但最终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让我们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起步】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
(1)为改变这一落后现象我国制定了一五计划,该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制度确立】
材料二

(2)材料二的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 2016年是这一运动完成60周年,其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出现失误】
材料三   “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的牌子。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3)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严重失误。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事件?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何?
【拨乱反正】
材料四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解说词
(4)党进行的“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指什么?
【以史为鉴】
(5)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3.
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情境一: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 “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
(1)解析: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在农业中的表现是 ,工业中的表现是
情境二:197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 18户农民在一份实行“包干到户”的合同书上,庄严地留下了自己鲜红的手印,点燃了我国农村改革的“星星之火”
(2)解析:点燃了农村改革 “星星之火”的是安徽凤阳    生产队,20世纪80年代, 以 为主要内容的 ,成为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
情境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
(3)解析:这位老人是 ,“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得益于他提出的办 的主张;1992年老人在中国的“南边写下诗篇”是指  ,使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情境四:老上海人有句习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
(4)解析:这种情况在今天的上海已悄然发生变化,主要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设置上海 ,使之成为我国   的窗口,长江三角洲的龙头。

2.选择题(共22题)

4.
每个年代都有特殊的生活记忆。下列四组关键词,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状况完全相符的一组是
A.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三大改造 浮夸风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经济特区  “三面红旗”  “铁人”
D.“两弹元勋”“走资派” 红卫兵
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
A.通过了《共同纲领》B.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决定采用公元纪年D.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6.
辽宁宽甸县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这封信内容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B.改革开放新时期
C.“大跃进”运动D.土地改革运动
7.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以下历史事件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是:(   )
①农民拔掉地主立的界碑 ②人民公社化好
③农民加入合作社 ④农民领取土地承包合同书
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
C.③④②①D.①③②④
8.
以下三幅图共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主题是
A.巩固新生政权
B.实行土地改革
C.实行三大改造
D.实行农业合作化
9.
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一首《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后的喜悦,歌词中“驱散乌云见太阳”指的是(   )
A.新中国成立B.抗美援朝开始
C.三大改造完成D.西藏和平解放
10.
毛毛的爷爷给他讲英雄故事:“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正在发射的射孔……”,爷爷口中的这位英雄应该是( )
A.雷锋B.黄继光C.邱少云D.王崇伦
11.
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他这句话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B.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国家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
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以上数据表明我国(   )
A.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B.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D.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13.
他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铁人精神,他是(  )
A.AB.BC.CD.D
14.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
A.“文化大革命”B.“大跃进”运动
C.反右派斗争扩大化D.人民公社化运动
15.
活动课上,小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张徐州市1992年发行的购粮券和一张柴油供应票(见下图)。并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A.这张购粮劵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
B.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C.这是当时人们购粮、买柴油所需的票证
D.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匮乏
16.
1954年,毛主席说:“我们这次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中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最大成果是(   )
A.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7.
在新中国的某个时期,农村出现了“上工人喊工,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现象。该现象出现的历史时期是(   )
A.解放初的土地改革时期B.人民公社化时期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后D.土地革命时期
18.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的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现象。当时还出现“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打油诗。这些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自然灾害严重B.苏联撤走专家
C.“文化大革命”的开展D.“左”的错误泛滥
19.
“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 该诗句表达了(   )
A.“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B.改革开放后的成就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D.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
20.
1979年,安徽凤阳县一生产队农民兴奋地说:“大呼隆干了20年,越干越穷,……就是治不好我们的穷病,包干到户一年就治好了。”带来上述变化的农村改革措施是(   )
A.进行了土地改革B.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进行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给农民生产自主权
21.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进步,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22.
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推行公司制
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废除国有制、
23.
1981年,一位在南方打工的安徽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过去曾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新中国主动建立的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那么为个小伙子去的城市是()
A.厦门B.广州
C.上海D.深圳
24.
******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5.
1992年陪同邓小平巡视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它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陈伟国《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研究》)“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
A.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B.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C.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广东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