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一情景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彻底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什么制度?
(2察图二情景,“入社”的“社”指什么? “入社”后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析图三情景,凤阳县农民为什么能够喜获丰收?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一情景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彻底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什么制度?
(2察图二情景,“入社”的“社”指什么? “入社”后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析图三情景,凤阳县农民为什么能够喜获丰收?
2.
每个历史人物都是一本厚重的书,他们用自己的行为续写着美丽的篇章。读懂历史人物,并最终得到感悟和启发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凡的历史人物也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根据图片再现的历史,按顺序说出图中人物是谁?
(2史人物反映了相应历史时期的时代风貌,图中人物反映了哪个历史时期的风貌呢?这一时期党在取得显著建设成就的同时还发生了严重的失误,你知道失误是什么吗?如何才能避免重蹈这一失误的覆辙呢?

(1凡的历史人物也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根据图片再现的历史,按顺序说出图中人物是谁?
(2史人物反映了相应历史时期的时代风貌,图中人物反映了哪个历史时期的风貌呢?这一时期党在取得显著建设成就的同时还发生了严重的失误,你知道失误是什么吗?如何才能避免重蹈这一失误的覆辙呢?
3.
“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能正确指导
实践。”请根据这一哲学理论作答。
材料一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二 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二给这三幅图确立一个共同的主题。这一主题是什么时候在哪次重要会议上确立的?
(2料一中提到“实行改革”,请根据材料三图片说出在实践中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写出两个即可)
(3过以上实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什么新的理论成果?
实践。”请根据这一哲学理论作答。
材料一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二 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二给这三幅图确立一个共同的主题。这一主题是什么时候在哪次重要会议上确立的?
(2料一中提到“实行改革”,请根据材料三图片说出在实践中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写出两个即可)
(3过以上实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什么新的理论成果?
2.判断题- (共6题)
6.
判断题(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我国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
我国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
8.
判断题(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歌词中的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指的是香港回归祖国。( )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歌词中的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指的是香港回归祖国。( )
9.
判断题:判断以下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3.选择题- (共15题)
10.
下面的邮票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召开而发行的。关于这次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
B.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
C.会议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D.会议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
12.
1950年冬,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在政府的组织下,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硬上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了良田,第二年种上花生和棉花,当年喜获丰收。梅家村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是( )
①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②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提高 ③耕地面积的增加,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①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②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提高 ③耕地面积的增加,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③④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③④ |
15.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
16.
有人根据下图编了一首顺口溜:“一棵玉米冲九霄,彩云栓住玉米腰,吓得月亮直弯腰。”这首顺口溜反映的现象出现于()


A.土地改革时期 | B.“一五计划”时期 |
C.大跃进时期 | D.文化大革命时期 |
21.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分别是( )
A.***朱德 | B.***邓小平 |
C.邓小平江泽民 | D.江泽民*** |
22.
1992年1、2月份,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讲话,当时各大报纸对此进行跟踪报道。下面四组文章中,最有可能出自这一时期的是:( )
A.《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标准只有一个》 |
B.《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 |
C.《抓住中心不放》《要搞快一点》《要敢闯》 |
D.《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包产到户》《责任制让农民吃了“定心丸”》 |
24.
活动课上,小明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张泰州市1987年发行的购粮券(见下图)并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匮乏 |
B.这是当时人们购粮所需的票证 |
C.这张票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 |
D.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
4.填空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6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