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化三改”中“一化”是指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请问,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得益于何种计划?该计划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2)“一化三改”中的“三改”具体指什么?
(3)“三改”使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4)“三改”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是什么?
(5)“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分别指的是?
(6)你认为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怎样的丰富经验?
《春天的故事》中唱道: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⑴“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春天”的到来与党哪次重要会议的召开相关? “老人”指的是谁?
⑵“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圈”喻指什么?
⑶1992年,“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喻指哪一件事?有何影响?
十年浩劫,中华大地满目疮痍。中国人民痛定思痛,开始了深深的反思。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了中国人民奋斗的新起点,悄悄的,一场新的变革在神州大地上揭开了序幕。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怎样纠正了自己的“左倾”错误?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会议决定实行什么基本国策?
(2)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经济建设首先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这场变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实质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3)时至今日,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农民文化素质和市场意识不高、生态环境破坏、生产技术和效率偏低等。请你根据你所学知识和对现实的了解,给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点建议。
2.选择题- (共23题)
A.西藏于1951年和平解放 |
B.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
C.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
D.进藏的人民解放军受到西藏各界人民的欢迎 |
A. 《国际歌》 B. 《义勇军进行曲》
C. 《黄河大合唱》 D. 《运动员进行曲》
A. 建国后初期的土地改革,是在老解放区进行的
B. 当全国大陆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时,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土改也完成了
C.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就已获得了真正的解放
D. 土改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A.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十二大 |
B.一五计划的完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C.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十三大 |
D.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中共十五大 |
A.第一辆国产汽车下线 |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
C.第一座长江大桥建成 | D.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
A.生于1948年,取名叫建国 | B.生于1951年,取名叫援朝 |
C.生于1958年,取名叫跃进 | D.生于1952年,取名叫卫国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 “文化大革命”期间
C. 改革开发初期 D. 三大改造时期
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设左右两边沙袋A、B的质量分别为m1、m2;
⑵取出质量为m′的砝码放在右边沙袋中,剩余砝码都放在左边沙袋中,发现A下降,B上升;
⑶用刻度尺测出A从静止下降的距离h,用秒表测出A下降所用的时间t,则可知A的加速度大小a={#blank#}1{#/blank#};
⑷改变m′,测量相应的加速度a,得到多组m′及a的数据,作出{#blank#}2{#/blank#}(选填“a﹣m′”或“a﹣ ”)图线;
⑸若求得图线的斜率k=4m/(kg•s2),截距b=2m/s2,则沙袋的质量m1={#blank#}3{#/blank#} kg,m2={#blank#}4{#/blank#} kg.
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设左右两边沙袋A、B的质量分别为m1、m2;
⑵取出质量为m′的砝码放在右边沙袋中,剩余砝码都放在左边沙袋中,发现A下降,B上升;
⑶用刻度尺测出A从静止下降的距离h,用秒表测出A下降所用的时间t,则可知A的加速度大小a={#blank#}1{#/blank#};
⑷改变m′,测量相应的加速度a,得到多组m′及a的数据,作出{#blank#}2{#/blank#}(选填“a﹣m′”或“a﹣ ”)图线;
⑸若求得图线的斜率k=4m/(kg•s2),截距b=2m/s2,则沙袋的质量m1={#blank#}3{#/blank#} kg,m2={#blank#}4{#/blank#} kg.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B.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
C.用武力维护祖国统一 | D.武力统一、一国两制 |
A.香港1997.7.1 |
B.澳门1997.7.1 |
C.香港1999.12.20 |
D.澳门1999.12.20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