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给付对联:
对联一: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对联二: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对联三: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对联四: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对联五: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
请回答:(1)宣告“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这种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据对联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桥梁工程建设方面有何重大成就?三大改造何时基本完成?对联三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春联中相对富裕现象的出现,农村改革的典型的地方是哪里?
(3)对联四反映了建国后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项基本政治制度?对联五体现我国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
对联一: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对联二: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对联三: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对联四: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对联五: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
请回答:(1)宣告“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这种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据对联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桥梁工程建设方面有何重大成就?三大改造何时基本完成?对联三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春联中相对富裕现象的出现,农村改革的典型的地方是哪里?
(3)对联四反映了建国后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项基本政治制度?对联五体现我国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
2.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国历史的伟大飞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手、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出现与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哪些失误密切相关?
(2)为解决材料一中的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决策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3)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他的这些讲话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20世纪的最后20年,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
(5)结合以上材料,请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
材料一 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手、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出现与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哪些失误密切相关?
(2)为解决材料一中的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决策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3)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他的这些讲话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20世纪的最后20年,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
(5)结合以上材料,请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
3.
我国的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策。根据要求, 回答问题

(l)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在哪一年哪一会议上提出的?
(2)结合所学知识,将图l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 ; ② ; ③ ; ④ ;⑤ ;
(3)根据图l和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4)综合以上,谈谈你的认识。

(l)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在哪一年哪一会议上提出的?
(2)结合所学知识,将图l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 ; ② ; ③ ; ④ ;⑤ ;
(3)根据图l和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4)综合以上,谈谈你的认识。
2.选择题- (共18题)
4.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第一届中央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的施政方针是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B.《中华民国宪法》 |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5.
电影《农奴》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藏族奴隶娃子强巴从过去被迫装哑巴到解放军的帮助下开口说话的不平凡人生经历。你认为电影中农奴强巴开口说话应该在(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 B.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后 |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D.西藏和平解放后 |
6.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周恩来发表这段话是针对( )
A.美国发动侵朝战争 | B.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
C.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 D.英国发动侵略印度的战争 |
7.
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
表明土地改革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表明土地改革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以下关于这部宪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④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①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④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9.
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GDP:国内生产总值。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


A.发动土地改革运动 |
B.实行三大改造 |
C.建立人民公社 |
D.开展“大跃进”运动 |
10.
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他这句话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
B.“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
C.国家完成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挽救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 |
11.
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1958年开始的这条“更快捷的道路”带给中国的是( )
A. 粮食产量大幅增长 B. 钢铁资源有效利用
C. 国民经济损失惨重 D.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A. 粮食产量大幅增长 B. 钢铁资源有效利用
C. 国民经济损失惨重 D.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4.
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和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下列哪两次会议上( )
A. 中共十二大和十四大 B. 中共十二大和十五大
C. 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 D. 中共十五大和十八大
A. 中共十二大和十四大 B. 中共十二大和十五大
C. 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 D. 中共十五大和十八大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有关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②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④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①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②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④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17.
1992年陪同邓小平巡视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它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陈伟国《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研究》)“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
A.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 B.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
C.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D.广东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
18.
一些国外学者认为,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这里的“中国经验”指的是下列哪一政策或方针( )
A.民族区域自治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科教兴国 |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19.
关于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排序正确的是
①台湾当局被迫开始调整“三不政策”
②海协会与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一致
③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④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
①台湾当局被迫开始调整“三不政策”
②海协会与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一致
③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④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①④ | C.①②④③ | D.④①②③ |
20.
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 坚持不使用武力的原则 D. 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A.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 坚持不使用武力的原则 D. 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