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不懈的探索,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据此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近代以来,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真正“有尊严”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2)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材料中“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主要是指:
①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__________________制度。
②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________________年超额完成。
③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使“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我党在实践中逐步开创了一条怎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综上所述,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1)近代以来,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真正“有尊严”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2)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材料中“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主要是指:
①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__________________制度。
②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________________年超额完成。
③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使“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我党在实践中逐步开创了一条怎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综上所述,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
——1958年农民诗
材料二
山东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
材料三鸡公山上红旗插,水稻亩产四万八。
——《河南日报坊(1958年9月9日)
(1)材料一反映出“大跃进”运动是以什么为中心的?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运动?
(2)材料三中水稻亩产四万多斤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大跃进”中的哪一错误?
(3)1958年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左”的错误?
(4)针对这种错误引起的经济困难,60年代初,我党是如何解决的?
材料一
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
——1958年农民诗
材料二
山东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
材料三鸡公山上红旗插,水稻亩产四万八。
——《河南日报坊(1958年9月9日)
(1)材料一反映出“大跃进”运动是以什么为中心的?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运动?
(2)材料三中水稻亩产四万多斤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大跃进”中的哪一错误?
(3)1958年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左”的错误?
(4)针对这种错误引起的经济困难,60年代初,我党是如何解决的?
3.
阅读下列材料及图片,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凤阳县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二

(1)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地点是哪里?
(2)这种“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试验,逐步形成了怎样的农村改革制度?
(3)材料二中有A、B、C三个城市,其中哪一个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写出英文字母代号和名称)
(4)改革开放后,哪一决定进一步推动了上海城市的发展?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材料一 凤阳县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二

(1)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地点是哪里?
(2)这种“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试验,逐步形成了怎样的农村改革制度?
(3)材料二中有A、B、C三个城市,其中哪一个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写出英文字母代号和名称)
(4)改革开放后,哪一决定进一步推动了上海城市的发展?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2.选择题- (共22题)
4.
每年“十一”长假成为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旅游的时节,规定十一长假依据的历史事件是( )
A.占领南京,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B.新中国成立 |
C.三大战役胜利 | D.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 |
7.
根据朝鲜中央通讯社2009年5月27日报道:朝鲜宣布退出停战协定。停战协定是朝鲜战争时期朝中两国与代表“联合国军”的美国在板门店签署的。该协定签署于( )
A.1950年 | B.1951年 | C.1952年 | D.1953年 |
8.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为此小华想查阅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文献,下列可供他选择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12.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B.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
C.它体现社会主义原则 |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
16.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
B.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
21.
“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但为中国政府提供了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这段话概述了经济特区
A.建立的目的 | B.发展的过程 | C.发挥的作用 | D.建立的原因 |
22.
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深圳巨变说明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性 |
B.深圳的巨变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
C.深圳已由边陲小镇发展为现代化大都市 |
D.深圳的经济基础很好 |
24.
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
A.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一国两制”的构想 D. 三个代表思想
A.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一国两制”的构想 D. 三个代表思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