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文革刚刚结束,某中央领导人就在一篇社论中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
——《学好文件抓住纲》
材料二:毛主席从来没有说过自己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认为毛主席每一句话都是对的,本身就不符合讲实事求是的***思想。毛主席说:他是靠总结经验吃饭。
材料三:中央提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上来的根本指导方针,解决了过去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必将使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提高斗志,增强信心,加强团结。
材料四:这次会议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开创了党的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和改善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使党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1)针对材料一提出的方针,全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什么讨论?这场讨论为哪一次会议的召开准备了思想理论基础?
(2)针对材料一、二中的观点,中共在一次会议中又是怎样有机表述的?
(3)材料三针对过去遗留下来的什么重大问题,指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实现现代化建设上来?为了搞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
(4)思考材料四会议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文革刚刚结束,某中央领导人就在一篇社论中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
——《学好文件抓住纲》
材料二:毛主席从来没有说过自己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认为毛主席每一句话都是对的,本身就不符合讲实事求是的***思想。毛主席说:他是靠总结经验吃饭。
材料三:中央提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上来的根本指导方针,解决了过去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必将使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提高斗志,增强信心,加强团结。
材料四:这次会议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开创了党的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和改善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使党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1)针对材料一提出的方针,全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什么讨论?这场讨论为哪一次会议的召开准备了思想理论基础?
(2)针对材料一、二中的观点,中共在一次会议中又是怎样有机表述的?
(3)材料三针对过去遗留下来的什么重大问题,指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实现现代化建设上来?为了搞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
(4)思考材料四会议的历史意义?
2.
读《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回答问题

(1)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____全会做出了把全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1980年我国决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2)1984年,中央开放了_________个沿海港口城市。并增设_________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与开放_________,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3)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的?

(1)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____全会做出了把全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1980年我国决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2)1984年,中央开放了_________个沿海港口城市。并增设_________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与开放_________,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3)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的?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进行谈判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历史文献?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体现了农村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进行谈判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历史文献?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体现了农村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
4.
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曲折过程,党的三代领导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通过艰辛的探索,最终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请回答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其标志是什么?
(2)在哪次会议上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4)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5)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规定我国的大中小型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
(6)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又与哪次会议关系密切?
(1)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其标志是什么?
(2)在哪次会议上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4)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5)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规定我国的大中小型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
(6)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又与哪次会议关系密切?
2.选择题- (共16题)
6.
“中朝两国同志要亲如兄弟般地团结在一起,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为战胜共同敌人而奋斗到底。”这是***主席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指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与敌人的战斗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代表有( )
A.杨靖宇 | B.邱少云 | C.佟麟阁 | D.赵登禹 |
11.
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时代的风貌。下面这两幅夸张的宣传画体现出的时代背景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 B.“三大改造”高速运行 |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 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
12.
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与此材料最为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 | B.第一个五年计划 |
C.手工业合作社 | D.三大改造 |
13.
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烙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③“两个凡是” 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③“两个凡是” 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A.①②③④ | B.②④①③ | C.③①②④ | D.④①②③ |
14.
***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乃至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期间的是( )
A.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 D.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15.
60年前,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法律文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16.
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 )
A.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D.实行农村合作社 |
17.
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一国两制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一国两制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