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武陟县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1061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6/16

1.综合题(共3题)

1.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 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材料二   建国后至 20 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材料三   1978-2010 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 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意义?
(2)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 1957———1962 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1978 年——2010 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 1992 年后的迅猛增长,当归
功于 1978 年和 1992 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2.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 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结合材料回答:
(1)这位老人是谁?从他说的话及其产生的影响等,你认为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于什么地位?
(2)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有哪些(每项至少列举一项)?最终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开放格局?
(3)为什么说“1992,又是一个春天”,他做了什么?当时,这位老人作出了什么重要讲话?(答出一条即可)
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的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仅是新界,而是包括香港岛和九龙。
---邓小平
材料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七子之歌》
材料三:“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1997 年江泽民接受法国记者采访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谁掳去了“MACAU”?邓小平怎样来解决香港和澳门回归 的问题的?(这一伟大构想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指的是什么?你认为港澳回归祖国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回答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你认为目前影响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有那些?你认为可以怎样做能促进海峡两 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2.选择题(共17题)

4.
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它将要消灭整个地主阶级。这件大事应是
A.土地改革
B.追剿国民党残余势力
C.抗美援朝
D.和平解放西藏
5.
如下图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六十周年》纪念邮票。该邮票发行于(  )
A.1949年B.1999年C.2009年D.1951年
6.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
①实行土地公有制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③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二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
A.建立中华民国B.新中国成立
C.土地改革D.香港回归
8.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
据《北京日报》1956 年 1 月 16 日报道:益昌帆布厂经理王先兆代表全市批准公私合营17000多户工商业者,感激毛主席教导他们认清了前途,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对此报道评论不 正确的是( )
A.这一运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精神
B.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又一典范
C.这有利于推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从此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0.
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正能量”、“微信”、“4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

①“红卫兵”   ②“走资派”   ③“上山下乡”   ④“两个凡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1.
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部宪法的特点是()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④坚持科学发展观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2.
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的包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建国初的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3.
1978 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 大讨论。这次讨论( )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 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 主义的束缚 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 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 ④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这一“伟大转折”的内涵是指党的
工作重心( )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B.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C.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15.
下列有关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②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路线方针
③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④会议的方针路线都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和落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6.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讲这段话的历史场景是在()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南巡讲话D.中共十二大
17.下图所示真核细胞中三种生命活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18.
当你看到“中共十五大”、“改革开放”、“光辉旗帜”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是( )
A. ***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19.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和台湾的两个民间团体开始对话,即后来的“汪辜会谈”,推进了两岸经贸和科技文化的交流。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提是(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贸易往来平等互利的原则
C.和平共处,互不干涉的原则D.首先实行“三通”的原则
20.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 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 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