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工业起步)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
(1)我国制定了哪一计划改变了材料一中的落后现象?(2分)
(制度确立)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一组图片反映的是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的什么事件?(2分)
(出现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3)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严重失误。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事件?(2分)
(拨乱反正)
材料四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解说词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的“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指什么?(2分)
(以史为鉴)
(5)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2分)
理论篇 | ![]() 图一 十四大会场 图二 十七大会场 图三 十八大会场 | |
实践篇 | 改革 章 | ![]()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 A 展开,农民创造了以 B 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中国农业的大发展。90年代改革向城市推进。 |
开放 章 | ![]() 1980年,我国决定在广东省的 C 、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目前最大的经济特区是海南省。20世纪末对外开放已经形成了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邓小平 | |
成就篇 | 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133.6元,2007年增至4140元;197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4元,2007年增至13786元;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2007年超过660个。2008年,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贸总额位居全球第三。…… | |
感悟篇 | |
(1)同学们试图通过“理论篇”的设计展示为改革开放指明方向的党的一系列重大会议,图一是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的会议,应该展示党的哪一次重大会议的图片?(2分)
(2)“实践篇”中“改革章”A处应填 ,B处应填 。(4分)
(3)“实践篇”中“开放章”C处应填 。(2分)
(4)请结合“成就篇”中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完成“感悟篇”。(2分)
2.选择题- (共24题)
A.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
B.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
C.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
D.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
(一)其实我也很 。
(二)请以“快乐生活”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选择题目(一)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②选择题目(二)请你自拟题目作文。③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A.刘少奇 | B.*** |
C.周恩来 | D.邓小平 |
A.10月1日 | B.8月1日 | C.9月22日 | D.7月1日 |
A.优先发展农林水利业 | B.优先发展重工业 |
C.优先发展文化教育业 | D.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

A. “一五”计划建设时期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A.中国重返联合国 | B.吸收中国为联合国会员国 |
C.祝贺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 D.祝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推行霸权主义;
③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④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其中,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甲】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
A.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 B.新中国制定第一部宪法 |
C.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 D.中美在北京签署经济合作协议 |
技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农业科学家是
A.邓稼先 | B.袁隆平 |
C.陈开甲 | D.张存浩 |
①自觉承担历史责任 ②克服冷漠情绪和看客心理
③伸张正义,将主要精力用于揭露社会问题 ④明辨是非,自觉抵制某些不良社会风气
①自觉承担历史责任 ②克服冷漠情绪和看客心理
③伸张正义,将主要精力用于揭露社会问题 ④明辨是非,自觉抵制某些不良社会风气
①自觉承担历史责任 ②克服冷漠情绪和看客心理
③伸张正义,将主要精力用于揭露社会问题 ④明辨是非,自觉抵制某些不良社会风气
“文化快餐”不宜多吃
①当你走上街头,麦当劳、肯德基类的高价快餐、经济小吃类的低价快餐会不时地映入你的眼帘。这些快餐着实给广大市民提供了便利,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②时下,这股快餐之风也吹到了文化生活圈内,人们把此类“快餐”称为“文化快餐”。欣赏电视剧《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代替了对原著的阅读;大部头的中外名著的缩写本就在身边;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现成的译文;学习古诗词,只需熟读其中的“名句”;说,可以显文雅,写,可以彰文采;了解明清史实,去看看影视剧的戏说、演绎……诸类“文化快餐”很有市场,书店里名著缩写本供不应求,影视VCD畅销不衰。
③客观地说,眼前社会,时间就是金钱,人们想在极短的时间内浏览名篇佳作是可以理解的。但若以“文化快餐”的形式来代替必要的阅读,那就大可不必提倡。
④翻开文化史,那些划时代的扛鼎之作,无不是艺术家们耗尽了毕生精力而著。试想: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就能仅靠三十六集电视剧“一目了然”了吗?一套二十四史浩如烟海,富似金库,仅靠一家之言的译文就能“明志”吗?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仅靠其中一两句诗句就能把握诗的“灵秀”吗?古人为了写诗著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后人岂能浮光掠影,“快”速浏览,浅尝辄止?“文化快餐”如此“吃”下去,定是囫囵吞枣、食而不化、营养不良。
⑤某著名女演员在《火烧阿房宫》中扮演了铸剑大师徐夫人,引起史学界一片哗然。殊不知,徐夫人是战国时期一位七尺须眉男儿。台湾某女歌星得知《满江红》的词作者是岳飞,喜不自禁,决定日后要找岳飞写歌词,令众多歌迷大失所望。某省电视台一女主持人听到一嘉宾回答“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作者是“苏东坡”时,忙纠正道“回答错误,正确答案应是‘苏轼’”。
⑥如此常识性错误的笑话,不一而足,这说明了什么呢?一言以蔽之,书读少了,就会捉襟见肘,贻笑大方。其实,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不久前,台湾学者高希均提出了“新读书主义”: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这话应该是对我们每一个人说的。在知识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文化素养要提高,必须靠读书来“充电”。要挤出时间与书结缘,精读深思,“探赜(zé)索隐,钩深致远”(《周易》),绝不能一味地凭借“文化快餐”去解“渴”充“饥”。“文化快餐”实在不宜多吃。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