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第八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058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7

1.综合题(共4题)

1.
历史兴趣小组的组员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工业革命首先是从英国兴起的,这个大西洋的岛国还是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之一,他们在征得家长的同意后,开始了“探究英国历史”的旅程,让我们参与他们的活动,共享他们的成果吧。
活动一:走近莎士比亚
(1)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请你列出他的被称为“四大悲剧”的作品。
活动二:回放革命场景
材料  1649年1月30日,在伦敦白厅前的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等待着一场断头的刑罚,受刑的就是被议会宣判为“暴君、杀人犯和国家公敌”的国王。
(2)材料描述的历史画面中被处死的是哪位国王?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活动三:体验科技成就
(3)在科技馆中同学们看到了以下几种机器,请写出它们名称和发明者(改进者)。

活动四:再论强国之因
(4)从政治经济角度,试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创新
材料一

(1)与图1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图2人物创立的革命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举一例这一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名称?
制度创新
材料二 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无权废除法律,征税需经议会同意,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
——摘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2)材料二所示文献标志着该国建立了什么政权?穿越时空隧道,该文献发表290年之后,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位伟人为解决祖国的统一,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什么伟大构想?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三: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长勒提尔,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摘自哥伦布日记
(1)材料一中在意大利什么思想使人觉醒,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2)依据材料二简要概述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
(3)哥伦布的航海活动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指出材料三中哥伦布关于地理位置叙述的一处错误,并加以改正。从材料中找出反映哥伦布航海活动的目的。
(4)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人类迈入近代社会有何共同影响?
4.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材料三 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什么文件?
(2)材料二出自什么文件?
(3)材料三颁布于哪次资产阶级革命中?
(4)上述三则材料所表达的共同核心内容是什么?它反映了怎样的时代发展要求?

2.选择题(共30题)

5.
如果今年有人应邀参加了中国、美国、法国三国的国庆,按时间他参加的顺序应是(  )
A.法国、中国、美国B.美国、中国、法国
C.美国、法国、中国D.中国、美国、法国
6.
有专家在研究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时说:“大学的形成对中世纪城市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它刺激了城市的贸易,另一方面大学使所在城市的影响不断扩大,这样就能进步吸收新的居民,而在当时,居民人数的多少是衡量城市是否繁荣的标志之一。”下面对此叙述的理解有误的是
A.大学的形成促进了城市自治
B.大学的形成刺激了城市的贸易
C.大学的形成直接使城市更加繁荣
D.大学的形成使城市的影响力扩大
7.
马拉松比赛这一极具耐力的体育文化已在世界各地盛行,追溯历史,这一文化现象产生于
A.古埃及文明
B.古罗马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希腊文明
8.
“圣诞老人、圣诞礼物、圣诞树、……”,与其相关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9.
下列关于西欧庄园中农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庄园中的主要劳动者
B.身份是世代承袭的
C.定期无偿耕作领主自营地
D.是骑士的主要剥削对象
10.
《凡尔登条约》没有奠定现代哪个西欧国家的雏形
A.西班牙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11.
下列搭配不对的组是
A.古巴比伦王国-----金字塔
B.希腊----帕特农神庙
C.阿拉伯---清真寺
D.罗马----圆形竞技场
12.
6世纪中叶,查士丁尼大帝主持编纂《民法大全》期间,重金悬赏各地法学家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最有可能被采纳的是
A.甲呈献据称是帝国前期皇帝编纂的《十二铜表法》
B.乙上书皇帝主张“君权神授”和“按律量刑”
C.丙建议政府保护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D.丁提出罗马法律不适用于外邦人的主张
13.
穿越时空隧道,小王通过经商来到古希腊雅典,这里正在召开公民大会,人们纷纷涌向会场,当小王想进入会场时却被拒之门外.你认为被拒之门外最有可能主要因为小王是
A.商人
B.妇女
C.外邦人
D.成年男性公民
14.
在中世纪的西欧,经常会有人因为思想上的创新而被当作“异端”,从而受到教会的审判。这种现象实际上体现的是(   )
A.罗马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B.罗马教皇的权利凌驾于王权之上
C.在中世纪的精神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于一切D.西欧的等级制度森严
15.
“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大多数人手中……”这段话赞美的是
A.伯利克里的统治
B.亚历山大的统治
C.屋大维的统治
D.恺撒的统治
16.
古代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之源。下列有关古代希腊、罗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
B.布匿战争是希腊与迦太基之间的战争
C.雅典曾是希腊重要的城帮
D.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
17.六(3)班有41人,全班体重最轻的同学重34千克,最重的是58千克。这个班全体同学的体重和大约是(   )。
18.
我国历史上的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国王穿越到古代印度,他属于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等级中的哪一阶级?()
A.婆罗门B.刹帝利
C.吠舍D.首陀罗
19.
下列有关宗教的材料,符合伊斯兰教教义的是
A.“众生平等”,“忍耐服从”
B.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C.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
D.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20.男生27人,女生28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blank#}1{#/blank#},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blank#}2{#/blank#}。
21.男生27人,女生28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blank#}1{#/blank#},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blank#}2{#/blank#}。
22.
有人说14世纪和16世纪分别是发现“人”和“世界”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分别是指
A.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B.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
C.文艺复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新文化运动 新航路开辟
23.以下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24.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是
A.阶级矛盾或民族矛盾激化B.国家财政问题严重
C.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D.人民革命运动普遍高涨
25.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同之处在于
A. 推翻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 B. 推翻封建统治,确立君主立宪制
C. 结束封建专制,确立共和政体 D. 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共和国
26.
比较、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要求之一。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程
C.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D.维护了国家统一
27.
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
A.《人权宣言》B.《民法典》C.《商法典》D.《刑法典》
28.
(题文)合作探究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某班同学以分组的形式组织了一场“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讨论会,下面哪一组同学的观点较全面、辩证地评价了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A.甲组B.乙组C.丙组D.丁组
29.读图,完成下题.

30.读图,完成下题.

31.
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水力纺纱机的发明B.飞梭的发明
C.珍妮机的发明D.蒸汽机的推广
32.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席卷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威力并不因此而减弱的变革。”对这场“变革”表述正确的是(   )
①这场变革指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这场变革指的是工业革命
③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缺乏彻底性 ④充分肯定了工业革命的影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3.
若把“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和“法国大革命”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下列表述最适合作为这一单元主题的是
A.走进近代社会B.揭开殖民序幕C.构建文化殿堂D.推进工业革命
34.
下列不属于早期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D.中国辛亥革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