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和海外华侨代表共622人。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材料二: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1)材料一这次会议上通过了什么纲领?
(2)材料二诗歌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诗歌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谁?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具有怎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上出台了一部什么法律文献?
(2)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也在高速进行。请问,对农业改造的方式是什么?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是怎样的?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的“严重失误”,它造成了哪些影响?我们从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请你谈谈认识。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上出台了一部什么法律文献?
(2)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也在高速进行。请问,对农业改造的方式是什么?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是怎样的?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的“严重失误”,它造成了哪些影响?我们从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请你谈谈认识。
3.
材料: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和人民日报评论员的评论,写得何等好啊!请同志们重读这一张大字报和这个评论。可是50多天里,从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领导同志,却反其道而行之,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上......将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打下去......又何其毒也!......
——《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1)《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中的“我”是谁?
(2)材料中的“某些领导同志”实际上指谁?
(3)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出现了哪两个反革命集团?
这场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4)痛定思痛,这场运动给我们带来哪些教训?
——《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1)《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中的“我”是谁?
(2)材料中的“某些领导同志”实际上指谁?
(3)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出现了哪两个反革命集团?
这场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4)痛定思痛,这场运动给我们带来哪些教训?
4.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展览一:追根溯源
(1)改革开放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
展览二:领导风采

(2)要展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应选择以上哪幅图片?他为什么被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展览三:开放窗口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3)1980年,我国决定设置经济特区,请写出最早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
展览结语:展望未来
(4)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展览一:追根溯源
(1)改革开放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
展览二:领导风采

(2)要展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应选择以上哪幅图片?他为什么被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展览三:开放窗口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3)1980年,我国决定设置经济特区,请写出最早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
展览结语:展望未来
(4)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2.选择题- (共18题)
7.
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段话应当是发表在哪一年( )
A.1950年 | B.1951年 | C.1952年 | D.1953年 |
8.
***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1958年开始的这条“更快捷的道路”带给中国的是( )
A.粮食产量大幅增长 | B.钢铁资源有效利用 | C.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D.国民经济损失惨重 |
13.
读下表,对表格内容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
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表
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表
![]() | 粮食(百万吨) | 棉花(百万吨) | 煤(亿吨) | 钢(百万吨) |
1952年 | 163.42 | 1.30 | 0.66 | 1.35 |
1957年 | 195.05 | 1.64 | 1.31 | 5.35 |
A.农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 B.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 C.重工业发展成就突出 | D.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
14.
对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④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宪法
①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④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宪法
A.②③ | B.②④ | C.①③ | D.①② |
15.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标志着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18.
***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舞和祝福深圳人民。1992年,为深圳“扶摇直上”再添动力的是( )
A.“一五”计划的执行 | B.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
C.经济特区的建立 | D.“南方谈话”的发表 |
20.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A. “浮夸风”现象 B. “共产风”现象
C. 阶级斗争为纲 D. “两个凡是”的方针
A. “浮夸风”现象 B. “共产风”现象
C. 阶级斗争为纲 D. “两个凡是”的方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