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读图,建国后的土地政策的三次调整。

(1)图一反映什么历史事件?此事件中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
(2)图二反映什么历史事件?
(3)图三反映什么历史事件?此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4)从这几次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在制定土地政策时的依据是什么?

(1)图一反映什么历史事件?此事件中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
(2)图二反映什么历史事件?
(3)图三反映什么历史事件?此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4)从这几次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在制定土地政策时的依据是什么?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

请回答:(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四的两幅图片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什么运动?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4)通过分析以上材料,你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

请回答:(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四的两幅图片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什么运动?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4)通过分析以上材料,你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3.
歌词中感悟历史:
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哟,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选自歌曲《东方红》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韵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选自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歌颂的“大救星"是谁?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有什么功绩?
(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1979年“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3)材料二中“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这次活动有什么意义?
(4)材料三中的“旗帜”是指什么?
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哟,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选自歌曲《东方红》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韵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选自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歌颂的“大救星"是谁?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有什么功绩?
(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1979年“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3)材料二中“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这次活动有什么意义?
(4)材料三中的“旗帜”是指什么?
4.
我国的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策。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在哪一会议上提出的?
(2)结合所学知识,将图1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3)根据图1和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1)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在哪一会议上提出的?
(2)结合所学知识,将图1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3)根据图1和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2.选择题- (共20题)
5.
到1952 年年底,这项经济改革成功地把中国43%的耕地重新分配给60%的农村人口,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据此判断,这项改革是
A.土地改革 |
B.社会主义改造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6.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首都北京举开国大典时,乐队奏乐,***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支乐队演奏的乐曲应该是()
A. 《国际歌》 B. 《义勇军进行曲》
C. 《黄河大合唱》 D. 《运动员进行曲》
A. 《国际歌》 B. 《义勇军进行曲》
C. 《黄河大合唱》 D. 《运动员进行曲》
8.
1949~1953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而取得的成就有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②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③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④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②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③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④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10.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一决策出自(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D.《中国土地法大纲》 |
11.
***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也是一伟大的诗人。其中他老人家描写第一个五年计划伟大成就的诗句是
A.“金沙水拍云涯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B.“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
D.“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
12.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 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永远开除出党
B. 反右倾运动中,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
C. 天安门事件被判为反革命事件
D. “四五”运动后,邓小平被撤职
A. 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永远开除出党
B. 反右倾运动中,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
C. 天安门事件被判为反革命事件
D. “四五”运动后,邓小平被撤职
13.
为了加强政治和法制建设,1954年9月,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一致通过(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D.《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15.
下列有关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
B.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路线方针 |
C.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
D.会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在实践中得到坚持 |
16.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首对联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状况,下列哪项是这一时期“是非”不分的表现( )
A.1971年9月13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
B.1967年2月,中央“文革”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二月逆流” |
C.1976年清明节,人民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展“四五运动” |
D.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领导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
18.
1945年殷氏夫妇创办糕点厂,建国后生意兴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殷氏夫妇最有可能的状况是 ( )
A.继续经营,并开始把利润全部上缴国家 |
B.继续经营,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
C.不能继续经营,糕点厂被国家没收 |
D.不能继续经营,但可以以此获得部分收益 |
20.
1992年,邓小平同志到南方视察,他所讲的一些话,后来统称为“南巡讲话”。这次南巡讲话主要是解决了( )
A.特区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冲突问题 |
C.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在南方的落实问题 |
D.如何解决外来流动人口和农民工的使用问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