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1053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9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材料三:1958年10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
(1)材料一在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意义?
(3)材料二中的“新乐园”实际上指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什么失误?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
(4)材料四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
(5)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所示为《中英鸦片战争形势图》和《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一些困难。
——节选《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1980—2005年深圳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简表
生产总值(亿元)
2—100
100—1000
1000---2000
2000----5000
所用时间(年)
    9
7
5
3
 
材料四: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历史上落后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2)指出我国地理位置最南边的经济特区。泉州属于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哪一类型?
(3)结合材料三、四,分析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4)试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比较:近代前期开放通商口岸与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有何区别? (提示:可任选一个方面作答)
(5)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的最重要启迪是什么?

2.判断题(共1题)

3.
小明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辨析:
理由:①

3.选择题(共27题)

4.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
①实行土地公有制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③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5.
学校每周都有一次升国旗仪式,每当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们都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历史上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会议是( )
A. 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C.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6.
《走进新时代》中的两句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其中提到的两位与中国历史发展密切相关的人物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7.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一决策出自(  )
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8.《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启示我们要发挥(    )
9.
图表法是梳理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读下表,对表格内容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
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表
产量
年份
粮食(百万吨)
棉花(百万吨)
煤(亿吨)
钢(百万吨)
1952年
163.42
1.30
0.66
1.35
1957年
195.05
1.64
1.31
5.35
 
A.科教兴国效果显著B.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C.社会主义制度确立D.一五计划实施使重工业发展迅速
10.
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时代的风貌。下面这两幅夸张的宣传画体现出的时代背景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B.“三大改造”高速运行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1.
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烙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③“两个凡是”  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
12.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广泛流行和最后停止使用分别是在(    )
A.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结束后B.土地改革时期和一五计划后
C.文化大革命时期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D.大跃进运动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
13.
“文化大革命”又被称为“十年动乱”,其起止时间是(  )
A.1957-1967年B.1966-1976年
C.1967-1977年D.1968-1978年
14.
“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这一政策实施针对的对象是()
A.广大农民B.手工业者
C.民族资本家D.官僚买办
15.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16.
为了更好的开展“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主题教育活动,某地准备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一部电影,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
A.AB.BC.CD.D
17.
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这种新生活的出现归功于(  )
A.土地改革B.“大跃进”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三大改造
18.
(题文)英国《金融时报》称:“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催生中国企业第二次创业高潮点的动因是
A.邓小平南方讲话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上海浦东
D.中共“十三大”召开
19.
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20.
比较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之处体现在( )
A.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B.坚持武装斗争
C.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D.借鉴苏联经验
21.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C.邓小平南方谈话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2.

渭河平原是中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下图为其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3.

渭河平原是中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下图为其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小芸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D.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25.
国庆六十周年盛大庆典游行队伍中,“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标语非常醒目。邓小平理论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和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下列哪两次会议上(  )
A.中共十二大和十四大B.中共十二大和十五大
C.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D.中共十五大和十七大
26.下列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27.
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一国两制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8.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9.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0.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窖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
A.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D.三大改造的教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