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读图,建国后的土地政策的四次调整。
(1)图一反映什么历史事件?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图二反映什么历史事件?此事件后土地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图三反映什么历史事件?同时期还犯了什么错误?
(4)图四反映什么历史事件?此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5)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对我们有何启示?

(1)图一反映什么历史事件?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图二反映什么历史事件?此事件后土地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图三反映什么历史事件?同时期还犯了什么错误?
(4)图四反映什么历史事件?此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5)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对我们有何启示?
2.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1)什么事情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2)这次会议确定了怎样的思想路线、工作重点、总方针?
材料二:《春天的故事》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请回答:
(3)“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中的“春天”指的是什么?
(4)“老人”是指哪位领导人?“画了一个圈”中的“圈”指哪些地方?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1)什么事情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2)这次会议确定了怎样的思想路线、工作重点、总方针?
材料二:《春天的故事》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请回答:
(3)“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中的“春天”指的是什么?
(4)“老人”是指哪位领导人?“画了一个圈”中的“圈”指哪些地方?
3.
中共十七大召开前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为了纪念改革开放,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
(1)回顾历史
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 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2)总结成就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莲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①你知道是谁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吗? 从他说的话及其产生的影响等, 你认为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于什么地位?
②1980年我国设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有何作用?
(1)回顾历史
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 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2)总结成就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莲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①你知道是谁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吗? 从他说的话及其产生的影响等, 你认为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于什么地位?
②1980年我国设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有何作用?
2.选择题- (共18题)
5.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首荡气回肠的歌曲把我们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对于这场战争的结局,让你写篇社论,你会写
①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
②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
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④显示了美国的实力
①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
②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
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④显示了美国的实力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6.
1949~1953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而取得的成就有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②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③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④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②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③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④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7.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8.
下列有关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
B.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路线方针 |
C.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
D.会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在实践中得到坚持 |
10.
1958年一位外国友人来到中国,他可能看到和碰到的情况( )
①我国农村分田分地忙
②我国农村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③土地成为农民的私有财产
④我国中学生参加了火热社会主义建设,大炼钢铁
①我国农村分田分地忙
②我国农村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③土地成为农民的私有财产
④我国中学生参加了火热社会主义建设,大炼钢铁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12.
在全国开展的“双百人物”评选活动中,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被提名为候选人。他们身上共同的优秀品质是( )
A.献身科学,淡泊名利 | B.会战石油,艰苦创业 |
C.热爱祖国,敬业奉献 | D.清廉执政,一心为民 |
15.
一个资本家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有这样想法的资本家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 )
A.公私合营 |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
C.直接被没收 | D.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
1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
A.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
B.经济体制的改革由农村改革转移到城市改革上来 |
C.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 |
D.国家的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到实行对外开放 |
19.
我国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B.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
C.内地—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 |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20.
一位工人兴奋的说“今天厂里开会了,以后不吃大锅饭了。只要大家努力干,厂子干好了,大家的收入就多了。以后再也不是干多干少一个样了”这说明当时我国开始进行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C.国有企业改革 |
D.对外开放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