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1.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内,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改正。
(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会选举***为主席,周恩来为总理。
改正: 。
(2)1964年,我国在新疆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标志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核技术;1966年,我国成功进行导弹核试验,实现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
改正: 。
(3)1971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改正: 。
(4)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集体公有制土地上,集体所有的土地分租给农民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改正: 。
(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会选举***为主席,周恩来为总理。
改正: 。
(2)1964年,我国在新疆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标志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核技术;1966年,我国成功进行导弹核试验,实现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
改正: 。
(3)1971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改正: 。
(4)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集体公有制土地上,集体所有的土地分租给农民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改正: 。
2.综合题- (共1题)
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材料二 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材料三 “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4)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变化行业 | 1953年农轻重比例(%) | 1957年农轻重比例(%) |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
农业 | 52.8 | 43.5 | 4.5 |
轻工业 | 29.6 | 29.2 | 12.8 |
重工业 | 17.6 | 27.3 | 25.4 |
(1)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材料二 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跃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材料三 “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材料三中两段唱词反映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3.选择题- (共12题)
3.
学生说:“老师,我觉得太惨烈了。敌人有的是飞机坦克大炮,而志愿军战士只能靠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这就是最可爱的人。”老兵说:“趴铁丝网,堵枪眼很多,不光宣传黄继光一个。哪一个排上去没几个堵枪眼的,上去没几个趴铁丝网的?你不去趴铁丝网部队都上不去……”据此判断他们谈论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抗美援朝 |
B.解放战争 |
C.抗日战争 |
D.三大战役 |
4.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下列政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
①1950年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1950年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5.
《走进新时代》这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五四运动 | B.中共成立 | C.开国大典 | D.改革开放 |
6.
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文化大革命运动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文化大革命运动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7.
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这次会议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D.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
8.
下图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品牌,该品牌企业创办于 1669 年,以配方奇特、制作 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于海内外。1954 年经营该品牌老店的经理乐松生响应 号召,把该店交给了国家。这一行为的时代背景是( )

A.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中共八大的召开 D. 进行三大改造

A.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中共八大的召开 D. 进行三大改造
9.
1957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 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 8%;1957年的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5%。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
C.“大跃进”运动的推行 | D.“一五”计划的实施 |
11.
《人民日报》社论在评论某一次重大会议时指出:“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 B.中共八大 |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D.中共十四大 |
12.
(题文)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
C.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
13.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这段《凤阳花鼓词》反映的是建国后哪一时期的凤阳面貌?
A.土地改革时期 |
B.三大改造时期 |
C.文革时期 |
D.改革开放时期 |
14.
从“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中美关系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中美两国“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开始于
A. 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B. 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C. 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 1979年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A. 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B. 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C. 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 1979年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4.填空题- (共3题)
15.
世界的一隅,经过历史的洗礼,让我们刻骨铭心。根据提供的相关信息写出相关的地名。
(1)目前,汽车已走进寻常百姓家。“一五”计划期间第一个载重汽车制造厂在 。
(2)它的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获得统一,它是 。
(3)它很美丽,既是我国最早被迫开放,同时又是最早主动开放的城市,它是 。
(1)目前,汽车已走进寻常百姓家。“一五”计划期间第一个载重汽车制造厂在 。
(2)它的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获得统一,它是 。
(3)它很美丽,既是我国最早被迫开放,同时又是最早主动开放的城市,它是 。
16.
历史长河中,有很多标志意义的事件。根据提供的相关信息写出相关的事件。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_______。
(3)文化大革命开始标志_______。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_______。
(3)文化大革命开始标志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2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