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翁佑中学高考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0039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5/4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年代早期以及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材料二:建国后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部分)
1954年,同仁堂掌门人乐松生在《同仁堂公私合营协议》签字:
1955年,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
1979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同仁堂厂、店牌号恢复,同仁堂焕发出新的生机。
材料三:美国中餐馆数量统计柱状图(节选)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年代早期以及年代后半期,中国在建设工业化中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道路”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分析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变迁对同仁堂发展的影响。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06年中餐馆在美国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单选题(共5题)

2.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和“开国大典”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巨变。共同点是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C.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3.
法国史学家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有
①辛亥革命
②十月革命
③工业革命
④邓小平改革开放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④
4.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史学界对于李鸿章的评价多是“投降卖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史学界开始承认李鸿章对于近代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极左思潮的影响B.改革开放的影响C.儒学复兴的影响D.计划经济的影响
5.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下列史实中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A.建国初期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
6.
1984年6—7月,全国夏粮丰收,农民争先恐后卖粮,因粮库不足,出现卖粮难。这表明
A.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证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