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0994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5/11/1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材料二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四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2分)请用明清时期各一个典型史实证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钱穆先生的观点。(2分)在20世纪初期和50年代中国曾从国外移来制度,但最终都没有成功,请用史实说明。为此中国领袖又分别提出了什么新的理论?(6分)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主政治进行了怎样的斗争和探索?(6分)
2.
全球化对各国的损益是有差异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世界体系是一个历史体系,发端于欧洲的部分地区,后来扩展到把世界其他一些地带也纳入其中,直至覆盖了全球。我认为,直到19世纪中国才被纳入了这一世界体系。
——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
材料二英国既是工业革命的始作俑者,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早在19世纪前半期,英国就率先放弃了传统的经济政策,转而奉行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贸易政策,……而且“在19世纪的英国政坛上,大部分政治家都认为贸易是国家的命脉,自由贸易对英国商人和消费者都有好处”,因此,“工业发展一直没有成为英国最爱宠的事业”。
——钟伟民《茶叶和鸦片在早期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观察19世纪中国危机的-个视角》
材料三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因此,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并不是对苏联的全面遏制,而是精心构建资本主义的全球体系。
——岳建勇《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国纳入全球体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纳入全球体系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客观推动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国推动全球化的主要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18世纪末成为经济全球化主要推动者的有利因素。(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构建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采取的相应措施。(5分)
(4)综上所述,试揭示影响各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不同损益的主要因素(2分)

2.单选题(共12题)

3.
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提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屡遭战争重创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似D.历史上关系紧密
4.
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经济商品化
B.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C.封建地租货币化
D.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
5.
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个体生产是封建农业的标志。个体生产的发展速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
A. 铁农具的推广程度 B. 牛力等畜力使用程度
C. 封建政府重视程度 D. 土地私有化发展程度
6.
据《中国陶瓷史》记载:“盖自汉末以来,直至西晋为止……考之史册,陶瓷之业,除一二例外者外,似无多大之进展。”下列技术进步属于这一时期“例外者”之列的是(  )
A.秘色瓷的出现B.青瓷的烧制C.青花瓷的出现D.彩瓷的制作
7.
《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下列关于各类金融中心形成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A.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的商业地位上升
B.17世纪荷兰的强大得益于三次英荷战争
C.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了殖民帝国
D.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
8.
丹麦奥尔堡大学教授李形在《共产党宣言预见到了今天》中写道:“目前,金融危机笼罩全球,在欧洲一些国家流行起阅读马克思的著作。马克思总结性地概括了资本主义的弊病所在——规律性的贪婪和无止境的扩张最终导致自取灭亡。”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中“无止境的扩张”的根本原因是(  )
A.资产阶级的贪婪B.资本家对利润的追求
C.资产阶级政权的支持D.资本主义经济本身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9.
《新全球史》:“工业巨头和企业家简直富可敌国,其强大的实力使军事贵族和其他传统的特权阶层黯然失色。接下来是中产阶级……在工厂与矿山中辛苦工作的劳工大众形成了新的工人阶级。”该材料直接反映了工业革命
A.推动了经济转型
B.造成了阶级分化
C.加速城市化进程
D.激化了社会矛盾
10.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B.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C.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11.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用雇佣劳动的方式剥削无产者,生产的目的是搜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下列近代企业中都具有这种特征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发昌机器厂
B.湖北织布局,开平煤矿
C.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开平煤矿
D.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12.
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轮船统计
年份
船只
吨位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船只
吨位
1928
1352
290791
117
213482
1930
2792
415447
138
247969
1932
3456
577257
178
342211
1935
3895
675173
208
461812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13.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社会主义国家则在经济改革中突出了市场因素。下列不能反映材料所述特点的改革是
A.美国罗斯福新政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中国的改革开放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4.
某地农村曾流传一首民谣:“社员干活听敲钟,一天干活真稀松。队长哨子吹半天,社员还不到地边。”改变这种状况的是( )
A.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C.发展乡镇企业D.发动大跃进运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