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翔安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会考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09871

试卷类型:学业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中国没有经历产业革命,但不能抹煞封建政权内部所发动的近代企业的运动中为争取中国现代化而献身的人的动人事迹。中国人自制轮船的试探,在福州船政局开办不及十载的1875年便已开始发动。从20世纪开始,中国大地上的追赶先进和推动现代大机器工业发展进行的奋勇拼搏展现出新的场面。詹天佑和他所设计的“与他国无关”的京张铁路就是这种精神的代表。詹氏早就自豪地说:“中国己渐觉醒。”
材料二: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两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火柴业、造纸与印刷业、船舶修造业、机器制造业以及采矿业等几个行业部门。
材料三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农商部统计
材料四: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1894年考取状元,但他未贪恋官场,而是选择了实业救国之路。19世纪末,他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后又创办轮船、面粉、冶铁、银行等企业,成为一代工商世擘。
(1)根据材料一所提示的角度并联系所学,指出近代民族工业最初产生的时空范围,并分析说明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路径。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有哪些?
(4)***曾说过:“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根据材料四,指出张謇在发展民族工业上的主要贡献。
(5)请指出“实业救国”在近代中国举步维艰、难以实现的原因。
2.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二我国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们将调整我国经济,使之尽快结束现有失业,然后采取英明措施使失业现象不再出现。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
材料三:

材料四1978年,安徽风阳农民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1979年,风阳全县粮食产全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1)材料一的“不愿少数富人专制”与三民主义中的哪一项相符?
(2)罗斯福新政为解决材料二中的失业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生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农村“大包干”的实施有何作用?
(5)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什么启示?

2.单选题(共21题)

3.
改革开放后,中央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那么海南岛经济特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最主要的区别是()
A.文化传承不同B.政治体制不同
C.经济模式不同D.生活方式不同
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其重要原因是
A.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保障了农民土地所有权
D.实现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5.
明朝商人黄汴对苏州市场有这样一段记载:“苏州聚货缎匹外,难以尽述,凡人一身诸行日用物品,从其所欲皆有。”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B.地域性商帮开始出现
C.区域长途贩运兴盛
D.城市商业发展繁荣
6.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帘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时
A.田园生活自然祥和
B.商品经济发达
C.自耕农经济脆弱
D.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7.
2007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
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
C.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
D.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
8.
古代制瓷业中出现了釉下彩绘技术,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使图案与器形相映成趣。这种技术最早出现于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清代
9.
商帮,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的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涌现反映了哪一时期商业发展的情况
A.汉代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0.
古代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有
①以农业为“本”,工商业为“末”
②歧视商人
③对私营工商业征收重税
④重要商品实行专卖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1.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农耕经济B.限制工商业发展
C.维护封建统治D.防范“外夷”入侵
12.
1895年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为了还清对日赔款,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因此取得了初步发展。下列诗句中,能恰当形容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13.
观察下图,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A. 民族纺织业的迅速发展
B. 轻工业停滞不前
C. 重工业有所发展
D. 完整的民族工业体系形成
14.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短暂的春天”。该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有
A.重工业的发展超过了轻工业
B.卷烟业、面粉业等行业发展迅速
C.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D.内地工业发展超过了沿海地区
15.
如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推动B、E两段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列强放松侵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B.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
C.群众性爱国运动为其赢得市场
D.政府的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16.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首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
B.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
C.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推动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17.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有
①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加快
②近代企业开始出现
③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④各地经济发展日趋平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
中国近代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红金龙香烟广告,其主要文字表述为:“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之权利……”对该广告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表明民族资产阶级大力提倡国货
②洋烟开始传入中国
③民资资本主义经济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④外国垄断中国经济的局面彻底改变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19.
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末历史现象的是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C.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
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
20.
在浙江省温州市,1985年全市登记发证的个体工商户超过13万,家庭作坊遍布全区。温州成为这一时期我国个体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城市。温州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闽东南经济开发区的设置
21.
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为此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建立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物质修明,尤重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摆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这表明,康有为主张剪辫的根本出发点是
A.安全生产
B.推翻清朝统治
C.发展国力
D.禁绝西方文化
23.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南方谈话的理论贡献是。
A.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B.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深刻阐明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选择题(共1题)

24.对函数f(x),在使f(x)≥M成立的所有常数M中,我们把M的最大值叫做函数f(x)的下确界.现已知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f(x)满足f(1﹣x)=f(1+x),当x∈[0,1]时,f(x)=﹣3x2+2,则f(x)的下确界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4